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2马洪梅乔敬华
马洪梅 乔敬华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肢体瘫痪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症状,笔者选取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脑梗死肢体瘫痪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瘫痪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不全者,排除无法进行随访者。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0~80岁,平均(61.14±4.1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0~80岁,平均(61.18±4.19)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针刺法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主穴选择内关穴、人中穴,直刺0.5寸,在双侧同时以捻转法进行针刺,针刺频率为60次/分,选取水沟穴,针尖方向向鼻中隔斜刺0.5寸,以雀啄法进行针刺,针刺频率为200次/分,针刺时以患者的眼球湿润度为宜[1]。配穴选择太冲、丘墟、悬钟、足三里、上八邪、中渚、外关、手三里、曲池、下极泉、肩髎、肩髃、阳陵泉、三阴交、委中、合谷、臂中、尺泽穴,患侧上肢选择尺泽穴、下极泉穴、臂中穴直刺1寸,以提插法进行针刺[2]。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康复训练方法如下:采用Bobath法进行训练,并通过平衡反应及自发性姿势反射以调节患者的肌张力,并诱发分离运动,待患者可离床后,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起立训练、平衡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更衣、使用厕所、梳头、下床等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训练。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0.11±3.14)分、(30.13±3.21)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分别为(40.82±3.35)分、(40.80±3.37)分;经t检验,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5.58±3.49)分、(61.29±3.84)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分别为(51.44±4.04)分、(63.32±4.86)分;经t检验,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重塑性,通过邻近功能完好的神经元可达到代偿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神经反射,并能有效调节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维持运动器官的功能。而针刺可有效降低机体的肌张力,并能有效解除患肢的痉挛状态,对肌力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循环,纠正血流动力学,并起到运行气血,疏通经络,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3]。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中施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