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公望教授辨证治疗腰痛经验举隅

2018-01-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独活附子肾虚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2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腰痛,是以腰脊或脊旁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主要以外感风寒湿邪、内伤气滞、血瘀、痰积、跌扑闪挫或肾虚体弱等病因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腰痛为主症者,均可参考中医腰痛进行辨证治疗[1]。

刘公望教授(1943-2009),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及针灸学专家,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名中医,历任天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刘公望教授在治疗腰痛方面,经验独到,每获奇效,笔者有幸整理其临证处方,并在其亲传弟子周震主任医师指导下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刘公望教授治疗腰痛经验介绍如下。

1 遣方用药

刘公望教授认为,腰痛辨证,首论虚实。《丹溪心法·腰痛》中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实证多以血瘀、寒湿、风湿、湿热证为多,其易阻滞气机,涩滞血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腰痛。

刘公望教授治疗以实证为主的腰痛,以证求因,审证论方,多以经方合方加减化裁,用药常取经方之君药,多收奇效。观其腰部刺痛、转摇不能甚至牵扯下肢,考虑其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为瘀血腰痛,以大黄牡丹汤之君药大黄、牡丹皮活血化瘀,合性善走窜的虫类药物土元,行血止痛,加桃红四物汤以补血养血,辅以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使之活血不伤血、补血不留瘀,通络止痛。若以跌扑闪挫为病因,则在方中加入伤科要药土三七、血竭,常用对药炒乳香、炒没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若主症为其腰部冷痛、如坐水中,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遇寒加重,则考虑为寒湿痹阻、气血不畅、经脉不利,取麻黄细辛附子汤散寒止痛,合玉屏风散补气,再加二仙汤温阳,加萆薢、木瓜、薏苡仁以祛湿通络、除痹止痛。

虚证多以肾虚为主,《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肾与腰痛的密切联系。肾主骨生髓,肾虚无以濡养腰脊,不荣则痛。刘公望教授治疗以肾虚为主的腰痛时,多选用二仙汤合独活寄生汤合方加减,以温阳补肾、祛风湿痹痛。又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化源欠足,无以濡筋,筋急则痛,故在用药中选用白芍柔筋止痛。

刘公望教授认为肾虚以其阴阳之偏,又可细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老年患者多因年老体衰,肾精渐亏,导致肾精化气乏源,阴阳俱损,后致腰痛。故为老年患者遣方用药时多选用滋养肾精、补益肾阳之药物,取釜底抽薪之理。故在治疗久病腰痛,甚至坐立困难的中老年患者时,刘公望教授先以附子为君,温肾壮阳,再入四物汤加黄芪、白术等补益气血,辅以舒筋活络之独活、桂枝、桑寄生入方,考虑中老年患者多虚多瘀的可能,在补益之中加入丹参、牛膝等活血化瘀之品,佐茯苓、大黄等疏利通调。

在临证中,刘公望教授也常遇中青年以腰痛前来就诊的患者,多因久坐懒行、饮食起居失常,引起俯仰困难的腰痛,虑其多由久坐伤气,思虑过多,频繁熬夜,日久则气血亏耗,而致腰痛频发。刘公望教授认为治疗宜标本兼治,宜针刺局部以疏通气血,中药内调以疏利气机,填精养血。

2 排针透刺

临床治疗中,就诊患者所诉腰背部疼痛部位,多以腰部后正中线与旁开3寸之间的部位为主,正合督脉、带脉、足太阳、足少阳经循行走行,故刘公望教授在中药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常应用排针透刺与辨证取穴结合进行治疗,每每收效迅速。

排针透刺法穴位组成:平胸11~腰5椎体棘突下,旁开3寸,即在膀胱经第二侧线之意舍、胃仓、肓门、志室及腰3~5椎体旁的相应位置取穴,一般每侧取3~4穴,亦可酌情增加;秩边、委中、申脉均取双侧。

操作手法:患者俯卧,双下肢稍分开,充分暴露并放松骶髂部。以腰背部病变部位为中心,选取膀胱经第二侧线穴位进行排刺。选用3寸长针,以45°角对准脊柱,将针快速刺入皮下,使针体与皮肤成45°~60°角斜刺,针尖刺至椎体为度,行小幅度捻转法1 min;环中穴、秩边穴快速进针,以患者下肢出现放射传导感为度;委中、申脉采取常规刺法,以患者下肢出现放射传导感为度。留针30 min。隔日针刺1次。

3 典型病例

3.1 案例1 尹某,女,48岁。2006年12月17日就诊。主诉:晨起突发右侧腰痛,呃逆不止。患者近日工作中搬重物时突觉右侧腰部闪挫,但未出现疼痛,当时未予重视,今晨起床时突发右侧腰部刺痛,难以转侧,来就诊时表情痛苦,俯仰不能。平素纳寐可,二便可。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取大黄牡丹汤合活血行气药物。药用:大黄10 g,牡丹皮15 g,桃红各15 g,冬瓜子30 g,薏苡仁10 g,红藤15 g,乌药10 g,藿香10 g,元胡索15 g,赤芍15 g,生甘草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以大黄牡丹汤去芒硝加红花、赤芍活血破瘀、散结止痛,佐乌药、元胡索行气,红藤舒筋,加少量藿香化湿止呕。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呃逆即止,三剂药后遂腰部疼痛痊愈,活动如常。

3.2 案例2 杨某,女,51岁。2007年5月14日初诊。主诉:腰痛2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3年前因工作劳累而至腰痛,迁延至今。现腰部隐痛,俯仰困难,遇寒加重,左下肢及足部麻木,体位改变可引发腰痛。纳可,寐差。舌暗红,脉沉弦。2007年5月5日查腰椎CT示:L3/4、L4/5、L5/S1膨出。治宜养血柔筋,温阳补肾,通络止痛。选方桃红四物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药用:当归10 g,川芎10 g,熟地10 g,白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桑寄生15 g,川断10 g,淫羊藿10 g,仙茅10 g,独活15 g,丹参10 g,炙黄芪15 g,细辛5 g,炮附子15 g,炙甘草10 g,炙麻黄5 g,五味子10 g。七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用桃红四物汤加丹参活血养血,麻黄细辛附子汤加独活散寒化湿,二仙汤加桑寄生、续断以补肾壮骨,加黄芪、五味子补气益肾。2007年5月20日复诊,症见:腰痛明显减轻,腰部僵硬感消失,左下肢及足部麻木消失,舌质淡,苔白,脉沉。继服上方1周,未再发。

3.3 案例3 张某,男,45岁。2006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右腰腿痛10日余,膝后冷痛,汗出多,行动困难。纳差,寐可,二便调。舌暗淡,脉弦紧。治宜温阳补肾,舒筋活络。自拟方药:炮附子15 g,细辛6 g,麻黄15 g,云苓30 g,白芍30 g,白术15 g,炙甘草30 g,独活30 g,全蝎15 g,元胡索30 g。三七粉6 g,血竭粉6 g(研末冲服)。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用附子、白术温补脾肾,以独活、全蝎舒筋活络,以三七、血竭活血止痛。再以排针透刺法,平胸11~腰5椎体棘突下,旁开3寸加取穴,辨证取穴双侧秩边、委中、申脉,针刺方法同上。2006年4月8日二诊,诉痛减,膝后冷痛稍减,仍汗出。故原方附子加倍,煎加姜片。4剂。2006年4月12日三诊:痛减,能坐起,汗出减少,可行动。上方加萆薢15 g,麻黄根10 g,薏苡仁末30 g。三药合用,化湿止汗。3剂。继行针刺。四诊:腰腿痛好转,膝后汗出少,行动稍差。故上方基础加炒乳香10 g,炒没药10 g,黄芪30 g,豨签草30 g,巴戟天30 g,淫羊藿30 g,狗脊30 g,木瓜30 g,伸筋草15 g。5剂。温补肾阳,强筋壮骨。继行针刺。1月后随访:患者腰腿疼痛基本消失,膝后无冷痛及汗出,站立行走基本正常。

4 结语

腰痛,其基本病机以肾虚为本,感受风、寒、湿、热,跌扑损伤为标,肾虚是腰痛发病的重要因素,如《景岳全书》云:“凡病腰痛者,多由真气不足。”[2]治疗时以补肾强腰治本,以散寒化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标,达到正复邪祛的目的。如《证治汇补·腰痛》云:“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刘公望教授认为治疗腰痛,应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多用活血化瘀通络、益肾强筋壮骨的药物,选方多为桃红四物汤、独活寄生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药对多用炒乳香、炒没药行气活血,三七、血竭化瘀止痛,伸筋草、狗脊强筋壮骨,仙茅、仙灵脾温阳补肾,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组方灵活,用药精妙,则效如桴鼓。

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刘公望教授认为“排针透刺法”是治疗腰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对因腰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腰痛具有良好镇痛作用。该法横贯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双线、直抵华佗夹脊穴及循脊之督脉,可达局部排刺、透刺之功,能通调整个腰部之经脉气血,舒筋通络以止痛。远取膀胱经委中、申脉及胆经环跳穴,上病下取,穴少而精,针刺后有放射感,是经气疏通的表现,使止痛效果增强。

猜你喜欢

独活附子肾虚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等风来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赶走”肾虚
独活入味
透视“肾虚综合征”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