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产时及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2杜娟
杜 娟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1)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体质而异,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重视预防和护理干预,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产妇病死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综合护理干预在产时及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10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5±8.7)岁,初产妇76例,经产妇24例,单胎妊娠83例,多胎妊娠17例,孕周35~41周。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通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次数、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 产前护理:除了收集一般病史外,还要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的病史,如患有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子宫疾病;多次人工流产史、产后出血史;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前置胎盘、多胎、羊水过多;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过量使用麻醉剂;产程过长等[2],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计划和准备措施,及时对伴有不良情绪的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1.2.2 产时护理: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的基本需要,避免出现无力、衰竭状态,必要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帮助产妇休息,缓解紧张状态。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在胎头、胎肩娩出时可适度放慢速度,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点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在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要正确评估出血量,可用带刻度的玻璃瓶收集阴道流血或使用称重法进行估测,而估测的出血量往往为实际出血量的一半[3]。
1.2.3 产后护理:产后2 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80%左右的产妇在这一时期病情发生变化。因此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会阴伤口情况,连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变化。要督促产妇及时排尿,胀满的膀胱会影响子宫收缩。尽早开始哺乳,这有利于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开放静脉通路,准备好抢救设施,以防止病情突然加重时慌乱和延误时间。
1.3 观察项目:采用满意度凋查问卷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量化评分,采用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低,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差。同时对两组产妇产时、产后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进行观察统计。对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定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和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产时出血量为(165.1±35.5)mL,产后2 h出血量为(112.8±87.5)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78.1±43.6)mL;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为(197.4±56.2)mL,产后2 h出血量为(188.3±78.9)mL,产后24 h出血量为(401.3±112.8)mL。干预组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调查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无护理并发症出现。
3 讨 论
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产妇实施产时、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增加了产妇围生期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1] 钟艳芳.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心理医生:下,2011,8(7):625-626.
[2] 顾玮,苏琦枫,黄咏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1):677-679.
[3] 林建华.如何正确估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