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DR平片、CT及MRI成像应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2018-01-22高岭
高 岭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大,患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颈椎病已成为青壮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当患者出现颈椎病时,患者会感觉到颈部的疼痛,严重时造成功能障碍,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在对颈椎病的治疗前对其的诊断更为重要,本文就颈椎病采用DR平片、CT及MRI成像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均进行DR平片、CT及MRI成像检查,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4.5±1.5)岁,病程为1~3个月,平均病程为(1.5±0.5)个月,患者由于生活习惯、疾病等的影响而出现的颈椎病,其中包括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进行诊断
1.2 方法:采用DR(北京德瑞特WV3000DR)进行颈椎正侧、双斜四位平片检查,采用16层CT机(GE OptimaCT540)进行薄层扫描三维后重建,采用MRI(型号:西门子 ESSENZA)1.5T磁共振机进行矢状位T1WI、T2WI、FST2序列,轴位T2WI序列扫描。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将颈椎病分为6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型、混合型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感疼痛的部位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然后分别采用3种仪器进行检查,对诊断后的结果交由专业的临床医师进行判定,对比其诊断效果[1]。
1.3 观察指标:对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全文数据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计算,以“%”表示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对采用3种不同的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在椎体后缘骨赘、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关节增生的诊断方面,CT分别检出48例(48%)、64例(64%)、58例(58%)、57例(57%)、82例(82%),DR平片检出41例(41%)、45例(45%)、42例(42%)、34例(34%)、52例(52%),两种检查方法之间比较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CT分别检出57例(57%)、58例(58%)、63例(63%),MRI分别检出42例(42%)、47例(78%)、51例(51%),二者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终板炎、间盘突出、脊髓病变的诊断方面,采用CT检出率分别为22例(22%)、48例(48%)、23例(23%),采用MR检查分别为34例(34%)46例72例(72%),38例(3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当患者出现颈椎病时,常常会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头晕头迷等症状。引起颈椎病的常见原因有生活习惯的不良和疾病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颈椎病的防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对于一些职业病的患者,应经常进行颈椎的按摩,以减少对颈椎的损害。颈椎病的治疗中首先要对颈椎病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然后才可以进行治疗,因此良好的诊断是治疗颈椎病的前提。D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采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一种新技术,并配备计算机对图像进一步后处理。DR由于与计算机相结合并使用数字技术,因此对于临床诊断的图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如可以对图像进行边缘增强清晰技术、局部放大、图像拼接、兴趣区窗宽窗位调节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2]。DR具有成像速度快、空间的分辨率高、噪声低、检测效率高、辐射剂量低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上采用DR对颈椎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颈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椎间隙、椎间孔、韧带骨化等现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4]。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tomography,CT)是一种病情探测仪器。它能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且成像较为清晰,与X线相比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这种机器由X线断层扫描装置、电子计算机和图像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CT影像可以对重叠的干扰进行完全的屏除,结合窗口技术能够提高图像分辨率,对软组织和实质性器官的检查显示能力明显好于X线检查,CT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检查和诊断,CT检查的应用范围较广。CT在颈椎病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薄层扫描及三维后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病变、间盘突出、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等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又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原理是依据原子核在磁场中产生共振后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环境中不同程度的衰减,通过外置线圈接收电磁波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内该种原子核的位置、含量、化合态以及临近的微磁场环境,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它是一项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可以对人体大多数部位进行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够清晰地呈现病变部位、性质等,对颈椎病患者实行MRI检查,可以任意多平面直接成像,轴位图像可以显示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根受压情况,FST2WI序列可以清晰显示终板下骨髓水肿,矢状位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所有颈椎间盘突出以及脊髓受压、水肿的程度,对于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DR平片、CT及MRI检查对于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将3种检查方法联用应用,对颈椎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全面。
[1] 朱劲华.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5,35(1):56-57.
[2] 冉文军.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5):76-77
[3] 刘小雄.X线平片、CT及MRI检测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40-2841.
[4] 任蓬程.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