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证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2018-01-22高文澜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性平参苓白术散

王 静,高文澜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莲子、炙甘草组成,枣汤调服,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2],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松气喘,呕吐泄泻及伤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神悦色,顺气辟邪。该方药性平和,配伍严谨,温而不燥。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证属脾虚湿盛证疾病的治疗,如慢性泄泻、厌食及化疗后出现的脾虚湿盛泄泻。为进一步优化该方疗效,现将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证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方解

1.1 君药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心、肺经。《本草汇言》载:“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主治秘要》载:“补元气,止渴,生津液。”表明人参具有滋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调荣养卫、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本草通玄》载:“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表明白术具有健脾运土、燥湿和中的功效,被前人赞为“脾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3]。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肾、心经。《神农本草经》载:“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表明茯苓善渗泄水湿,又可健脾补虚。3药共为君药,奏益气健脾之效。

1.2 臣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三经。《本草纲目》载:“益肾气,健脾胃。”山药多具有补脾养胃、益肺生津、补肾涩精的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本草纲目》载:“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薏苡仁具有健脾除湿,利水除痹,清热排脓之功效。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本草纲目》载:“止泄痢,消暑,暖脾胃。”白扁豆具有补脾化湿之功。莲子味甘、涩,性平,入脾、肾、心经,《本草纲目》载:“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莲子可补脾止泻,益肾养心。以上4药为臣药,以助君药健脾益气,兼渗湿止泻。

1.3 佐药 砂仁可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可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如舟楫载诸药上行,亦引脾气上升,有培土生金之意。

1.4 使药 甘草、枣汤调服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之功,使脾气健运,湿邪得祛,则诸症自除[4];助脾气输精于全身,提供人体营养,又能补脾和胃,使之升降有度,后天气血生化来源不竭;渗湿止泻,使之分利有度,维持水液代谢正常,增强机体抵抗力。

2 临床应用

2.1 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临床多见于慢性肠功能紊乱证、慢性肠炎,病位在脾、胃。其中脾虚湿盛为主要病理基础。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从病机上看,此类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升降失和,湿邪内生,中有浊气停滞而见腹胀满闷,下有精气下注便见便溏、泄泻。故临床上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病例:患者,男,59岁,2016年8月初诊。反复泄泻10余年,每日泄泻4~5次,腹痛即泻,泻后痛止,大便不成形,乏力明显,无恶心呕吐,舌淡红苔白腻,脉弱,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诊合参,因脾主运化升清,脾气虚弱,则清气不升,化生内湿,清气在下,故成泄泻,诊断为泄泻(脾虚湿盛型)。给予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参苓白术散。方以参苓白术散加芡实、肉桂,因患者为老年男性,兼有肾气不足,同时予以杜仲9 g、牛膝15 g等补肾中药。服药1周后,腹痛缓解,泄泻次数减少。延诊1个月余,泄泻改善,每日2次,基本成形,乏力症状改善明显,胃口渐佳。巩固治疗1个月后停药,未出现泄泻反复状况。

2.2 厌食 厌食不仅发生于少儿,青年中也存在,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体弱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厌食病因虽多,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胃有关。脾虚则无以运化水湿,水湿内停,阻遏气机,则腹胀纳少;或久食肥甘厚味,运化失职,胃失和降,食滞中焦而不欲食。

病例:患者,男,19岁,2017年3月初诊。自小不喜进食,证见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肌肉消瘦,面色无华,注意力难以集中,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腻,脉细弱。四诊合参,诊断为虚病(脾虚湿盛型)。患者脾胃虚弱,而致痰湿无以运化,胃气无以濡养,治宜健脾益气,消食开胃。方以参苓白术散加鸡内金9 g,神曲15 g,山楂9 g,炒谷芽30 g,炒麦芽30 g,健脾燥湿,补脾养胃消食。服药两周后复诊,诉大便成形,胃纳有所改善,乏力减轻。延方3个月,患者诉进食较前增加,体重增加,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后巩固治疗1个月停药,以食疗调理。

2.3 化疗后辅助治疗 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人体正常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严重者可导致化疗中断或终止。中医认为,癌症患者体质虚弱,加之化疗为外来之毒侵袭人体,耗伤正气,易损伤脾胃,导致脾气不升而腹泻;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恶心呕吐。中医辨证施治时,注重以“人”为本,以扶助人体正气为目标。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因此治疗从调理脾胃入手,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病例:患者,男,66岁,2014年12月初诊。患者患直肠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腹泻,乏力,恶心,口淡无味,精神状态差,舌淡苔白腻,脉弱。四诊合参,诊断为内科癌病(脾胃虚寒,湿盛痰阻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和胃使后天得以生化,予以参苓白术散加诃子15 g,石榴皮9 g,芡实9 g,法半夏6 g,败酱草15 g,当归9 g,白芍9 g。在患者化疗过程中持续服用上方,腹泻、恶心有所改善,胃纳改善,坚持完成化疗疗程,后仍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续服2年,生存期远超预期。可见在化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提高患者的“正气”,减少化疗的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正如《卫生宝鉴》所云:“养正积自除……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

3 讨论

当前社会压力大,人们精神负担重,锻炼运动少,多处于以胃肠道不适及失眠为主要表现的脾虚湿盛证的亚健康状态,治疗时可以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运用,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参苓白术散组方配伍严谨,多年来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凡证属脾虚湿盛证者均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减,只要辨证准确均会取得显著疗效。现代药理学认为,参苓白术散具有消炎抗菌、抗损伤、抗过敏、增强免疫力、双向调节肠道平滑肌等多种功效,解释了参苓白术散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性平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长黄褐斑喝三花鸡蛋汤
清明时节喝啥养生佳汤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黄精治乏力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