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脂酰果糖的合成方法研究

2018-01-22刘峻屹刘炎峻李兆杰王静凤毛相朝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油脂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卵磷脂磷脂底物

刘峻屹,刘炎峻,李兆杰,徐 杰,王静凤,毛相朝,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磷脂包括多种具有大分子多样性的化合物,如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乙醇胺(PE)等[1-2],其在多个方面发挥多效性,如炎症、囊泡运输、内吞作用、细胞周期和衰老、存活和细胞凋亡和细胞应激反应[3-4]。磷脂具有相当广泛的工业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抗氧化剂[5]。磷脂的这些化学和物理性质,正是依赖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磷脂含有特定的极性基团和脂肪酸[6]。磷脂结构的修饰,无论是通过化学方法还是通过酶法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并且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应用。前者广泛被研究,应用于膜物理性能的改善[7-8],后者通过磷脂酶D(PLD)进行的转酯反应[9-10]。对酶转酯反应的研究大多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的合成[11]。这些通过酶改性的磷脂通常具有抗癌、抗氧化等特殊的功效。比如磷脂酰丝氨酸,经研究表明,其与脑功能作用相关,并且在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抑郁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

2006年,一种新的磷脂酰糖苷,磷脂酰β-D-糖苷(PtdGlc),从胎鼠脑的脂筏上被检测出来。PtdGlc 由饱和脂肪酰基链(C18∶0和C20∶0)以及糖苷极性头部组成,富集存在于小鼠等动物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系细胞中,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信号系统相关[13]。磷脂酰果糖是磷脂酰糖苷的一种,其在封装和运输物质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在脂质体的应用。但脂质体的稳定性不好,如果在冷冻干燥的过程中,将糖加入到脂质体中,能够有效增强脂质体结构的稳定性[14]。另外,磷脂酰果糖也可应用于靶向药物或功能性成分的传递。但磷脂酰果糖在体内含量较少,其合成制备方法非常有限。目前,我们旨在开发一个水相体系,以大豆卵磷脂、果糖为原料,磷脂酶D为催化剂,通过磷脂酶D催化酶法高效合成磷脂酰果糖的方法,对基质配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进行调控,建立磷脂酰果糖的最佳合成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大豆卵磷脂(磷脂含量90%),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磷脂酶D,德固赛(中国)公司;乙醚、醋酸、盐酸、甲醇、氯仿、氯化钙、无水乙酸钠,均为分析纯;果糖,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正己烷(色谱纯)、异丙醇(色谱纯)和甲醇(色谱纯),德国Merck 公司;甲酸(色谱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1.1.2 仪器与设备

Laborota 4000型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公司;AB135-S型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S 3型旋涡混匀器,德国IKA公司;超声波清洗机;SHA-B型水浴摇床;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G6410B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配大气压化学电离源(ESI),美国Agilent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磷脂酰果糖的制备

将果糖(949.87 mg)和含氯化钙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 mL)放在20 mL血清瓶中,在60℃烘箱中预先加热,加入一定量的PLD使其与果糖及缓冲液在血清瓶中充分溶解;另取一个20 mL血清瓶,加入大豆卵磷脂(100 mg)和无水乙醚(1 mL)充分振荡摇匀,然后将二者充分混合,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充分振荡,在一定反应温度下,180 r/min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样品,加入1 mol/L的盐酸灭酶活,停止反应,取一定量的反应混合物加入2倍体积的氯仿- 甲醇(体积比2∶1)中,混匀后,静置分层,取下层检测。

1.2.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

通过HPLC-MS-MS对磷脂酰果糖进行分析。

色谱条件:Ascentis Si HPLC Pore column色谱柱(15 cm×1.0 mm,3 μm),流速1 mL/min;进样量0.5 mL/min,进样体积5 μL;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0∶30),0.5%甲酸,0.08%氨水;B为异丙醇-水(体积比100∶13),0.5%甲酸,0.2%氨水;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质谱条件:负电喷雾离子化(ESI);一级质谱扫描范围(m/z)600~1 000;二级质谱扫描范围(m/z)50~1 000;毛细管电压4 000 V;喷雾气压275.8 kPa;干燥氮气流速9.0 L/min;气体温度350℃。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1.2.3 磷脂酰果糖的纯化

采用LC-Si柱进行脂质组分的分离纯化。取上述反应得到的10 mg磷脂酰果糖样品溶于 0.2 mL 氯仿中,待上柱。将LC-Si依次用适量的甲醇、氯仿溶液进行洗脱,活化LC-Si柱,待硅胶柱呈现透明状,说明柱子已活化完全。待样品上柱后依次用10 mL氯仿,5 mL氯仿-甲醇(体积比 9∶1),3 mL氯仿-甲醇(体积比2∶1),5 mL氯仿-甲醇(体积比1∶2),5 mL甲醇洗脱,分别进行收集。3 mL 氯仿-甲醇(体积比2∶1),5 mL氯仿-甲醇(体积比 1∶2)部分,即为所得样品。

2 结果与讨论

2.1 HPLC-MS-MS检测磷脂酰果糖

大豆卵磷脂的转酯反应通常是由有机相和水相两种体系组成的[1]。在研究中,充分利用生物酶的催化具有高选择性的作用,采用PLD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的系统中催化大豆卵磷脂和果糖的转酯反应。图1为磷脂酰果糖的总离子流图和母离子扫描质谱图。

由图1可知,在负离子模式下,磷脂酰果糖的出峰时间在6~8 min,提取磷脂酰果糖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质荷比(m/z)的磷脂酰果糖,对磷脂酰果糖的二级质谱进行分析,其中,2个主要的峰m/z833.52和857.51,代表2种不同脂肪酸组成的磷脂酰果糖。

图1 负离子模式下磷脂酰果糖的总离子流图(a)和母离子扫描质谱图(b)

2.2 底物摩尔比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

底物(果糖与大豆卵磷脂)摩尔比会影响水解反应与转磷脂酰反应的竞争,从而影响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在反应温度40℃、pH 6、反应时间12 h、酶添加量90 U/mL条件下,考察底物摩尔比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底物摩尔比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底物摩尔比的增大,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逐渐提高;底物摩尔比为1∶45时,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达到最高,为89%;此后,底物摩尔比继续增大,磷脂酰果糖合成率几乎不变。因此,适宜的底物摩尔比为1∶45。

2.3 pH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

缓冲液pH是影响PLD活性的重要因素。在底物摩尔比1∶45、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下,考察pH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在强酸性的环境下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几乎为0,这可能是由于酸性较大破坏了PLD的分子结构,从而影响了酶的活性;当pH为6时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较高,达88.9%。继续增大pH时,水解反应竞争逐渐增大,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下降。因此,选择pH为6较适宜。

图3 pH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率的影响

2.4 反应时间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

在底物摩尔比1∶45、pH 6、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反应时间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反应前12 h内,磷脂酰果糖合成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超过12 h后,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逐渐减少,可能是反应时间过长,磷脂酰果糖发生了水解。因此,在12 h左右,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可以选择此时停止反应。

2.5 反应温度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

反应温度是影响酶解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适宜的反应温度不但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还有助于延长酶的使用寿命和影响反应平衡。在pH 6、底物摩尔比1∶45、反应时间12 h、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反应温度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PLD在40℃达到较高的酶活反应效率,在50℃以上酶失活,磷脂酰果糖合成率显著降低。因此,较适宜的反应温度选择40℃。

2.6 酶添加量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

在pH为6、底物摩尔比1∶4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的条件下,考察酶添加量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图6。

图6 酶添加量对磷脂酰果糖合成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酶添加量超过90 U/mL 后,酶添加量对磷脂酰果糖的合成率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当酶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给底物提供足够的活性中心供底物反应,再增加酶添加量将不会影响反应的平衡。因此,较适宜的酶添加量为90 U/mL。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水相体系中PLD催化酶法合成磷脂酰糖苷的方法。通过对基质配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的调控,建立了磷脂酰果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0℃,pH 6,反应时间12 h,底物摩尔比1∶45,酶添加量90 U/mL。在最佳合成条件下,磷脂酰果糖合成率在90%左右。

3 结 论

以大豆卵磷脂和果糖为原料,采用磷脂酶D(PLD)催化合成新型磷脂酰果糖。在反应温度40℃、pH 6、反应时间12 h、底物(果糖与大豆卵磷脂)摩尔比1∶45、酶添加量90 U/mL条件下,磷脂酰果糖合成率在90%左右。本合成方法具有简单、安全、无污染,在反应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生等优点。

[1] SONG S,CHEONG L Z,GUO Z,et al. Phospholipase D(PLD) catalyzed synthesis of phosphatidyl-glucose in biphasic reaction system [J]. Food Chem,2012,135(2):373-379.

[2] NZAI J M,PROCTOR A.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vegetable oil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J]. J Am Oil Chem Soc,1998,75(10):1281-1289.

[3] SU H M. Mechanisms ofn-3 fatty acid-mediated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earning memory performance [J]. J Nutr Biochem,2010,21(5):364-373.

[4] VAKHAPOVA V,COHEN T,RICHTER Y,et al. Phospha-tidylserine containingomega-3 fatty acids may improve memory abilities in nondemented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memory complaints: results from an open-label extension study [J]. Dement Geriatr Cogn,2014,38(1/2):39-45.

[5] 冯云生,佟白. 大豆磷脂的应用研究 [J]. 大豆科技,2003(3):29-30.

[6] GUO Z,VIKBJERG A F,XU X B. Enzymatic mod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for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nd human nutrition [J]. Biotechnol Adv,2005,23(3):203-259.

[7] CORNELL B A,SEPAROVIC F. Membrane thickness and acyl chain-length [J]. Biochim Biophys Acta,1983,733(1):189-193.

[8] GARCIA-MANYES S,REDONDO-MORATA L,ONCINS G. Nanomechanics of lipid bilayers:heads or tails? [J]. J Am Chem Soc,2010,132(37):12874-12886.

[9] DIPPE M,MRESTANI C. Phospholipase D-catalyzed synthesis of new phospholipids with polar head groups [J]. Chem Phys Lipid,2008,152(2):71-77.

[10] DAMNJANOVIC J,IWASAKI Y. Phospholipase D as a catalyst:application in phospholipid synthesis,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tein engineering [J]. J Biosci Bioeng,2013,116(3):271-280.

[11] 姚娜,张小里,赵彬侠,等. 磷脂酶D催化大豆磷脂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工艺[J]. 化工进展,2011,30(增刊):281-284.

[12] 张芹. 酶法合成富含n-3 PUFA的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 [D]. 山东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13] GUY A T,YASUKO N,NORIKO O,et al. Glycerophospholipid regulation of modality-specific sensory axon guidance in the spinal cord [J]. Science,2015,349(6251):974.

[14] CROWE L M,CROWE J,RUDOLPH A,et al. Preservation of freeze-dried liposomes by trehalose[J]. Arch Biochem Biophys,1985,242(1):240-247.

猜你喜欢

卵磷脂磷脂底物
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酶具有专一性”的几点思考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的量
卵磷脂的概述及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大豆卵磷脂:吃错=白吃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