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1例
2018-01-22曹成富刘健赵红卢明瑜马玉良李琪王伟民
曹成富 刘健 赵红 卢明瑜 马玉良 李琪 王伟民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80岁。因“间断性胸闷伴咽喉部烧灼感3月,加重半月”于2017年8月1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吸烟40年。入院查体:血压 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66次 /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 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2.45 ml/( min · 1.73 m2)(据肾病研究MDRD 公式估算 eGFR),肌钙蛋白I(–)。胸闷发作时心电图示:aVR导联ST段抬高,前壁、下壁导联ST段压低(图1a),胸闷缓解后心电图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图1b);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下后壁基底段及心尖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8 cm,左心室射血分数 52.7%。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入院第2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90%狭窄,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钝圆支开口90%狭窄(图2a)。患者双上肢动脉极度扭曲,右冠状动脉造影未成功。考虑患者肾功能较差(CKD 4期),为避免发生对比剂肾病,遂结束手术,择期经股动脉入径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前降支介入治疗。5 d后患者经股动脉入径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前降支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造影时,不慎将气泡注入右冠状动脉内(图2b),患者即刻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遂立即给予多巴胺5 mg及阿托品0.5 mg静推。患者右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图2c),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继续完成前降支介入治疗(图2d)。在前降支介入过程中,患者持续诉恶心、未呕吐,同时咳嗽,咳大量伴有黏液的白痰,查体双肺未闻及啰音。术后10 min左右,患者突然咯大量鲜红色血液,伴有大量黏液,血红蛋白由127 g/L降至93 g/L,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双下肺有少许湿啰音。立刻请呼吸科及介入科会诊,会诊考虑患者为咯血,不除外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可能。遂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提示双侧支气管动脉纤细,右侧支气管动脉末梢血管增多,可见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遂行超选择性右侧支气管-肺动脉瘘栓塞术。栓塞术后患者仍然咯血不止,行急诊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内可见不规则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累及范围上至甲状软骨中段水平,下至贲门水平,管腔明显狭窄,考虑为出血或血肿可能(图3a,3b)。立即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会诊意见:(1)符合食管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2)全麻下行消化道内镜检查了解食管病变情况;(3)如需急诊手术,立即开胸处理;(4)必要时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保证冠状动脉血供。消化道内镜检查提示咽后壁蓝色血肿食管延伸至贲门,几乎贯通食管全程,累及约1/2管腔,造成管腔狭窄(图4a),距门齿17 cm处可见食管黏膜破损撕裂征象(图4b)。再次请胸外科会诊考虑患者手术需行全食管切除,死亡风险较高,最终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术后24~72 h,暂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改为替罗非班持续泵入,介入治疗术后第4天,暂停替罗非班,加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第9天复查胸部CT,食管内高密度影明显吸收(图3c,3d)。最终患者康复出院。术后患者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等冠心病二级预防,随访至今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
2 讨论
多巴胺属儿茶酚胺类药物,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前体,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各种低血压、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时[0.5~2 μg/(kg . 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血管扩张;小到中等剂量[2~10 μg /(kg . min)]时,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时[>10 μg/(kg . min)],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多巴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心悸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包括室性心律失常、肢体循环不良、呼吸困难等。本例患者在术中应用多巴胺后出现恶心,并进一步导致Mallory-Weiss综合征,由于本例患者食管黏膜撕裂口非常靠近门齿(距门齿17 cm),且患者术中一直咳嗽,造成了临床上咯血与呕血鉴别困难,最终经过胸部CT诊断明确。
Mallory-Weiss综合征是由于剧烈干呕、呕吐导致食管远端与贲门连接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其他导致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的原因,如腹部创伤、剧烈咳嗽、重型哮喘、分娩、便秘、举重等均可以导致本病。Mallory-Weiss综合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3%~15%[1]。多数患者表现为少量出血,可自限,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禁食、卧床、止吐、抑酸、补液、输血)痊愈。少数患者表现为大出血,需采取内镜止血、手术、气囊压迫、栓塞等方式进行治疗[2]。
图1 心电图示:A. 胸闷发作时心电图;B. 胸闷缓解后心电图
图2 冠状动脉造影示:A. 前降支近段90%狭窄,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钝圆支开口90%狭窄;B. 右冠状动脉近段空气栓塞;C. 右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未见明显狭窄; D. 前降支介入治疗术后
图3 胸部CT示:A,B. 食管内高密度影,管腔明显狭窄,考虑为血肿(箭头所指);C,D. 9 d后复查,食管内高密度影较前明显吸收(箭头所指)
图4 消化道内镜示:A. 食管中段血肿(箭头所指);B. 食管黏膜撕裂口,距门齿17 cm(箭头所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状态很常见,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常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本例患者在应用多巴胺后,由于持续恶心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虽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有较少的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但两者临床作用上的优劣,目前尚无定论[3]。因此,术者可根据用药经验等酌情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在应用多巴胺时,应警惕多巴胺的不良反应,必要时给予止吐、胃黏膜保护剂等相应治疗。
[1] Di Fiore F,Lecleire S,Merle V,et al. Changes in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a comparisonof epidemiology and practices between 1996 and 2000 in a multicentreFrench study.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17(6):641–647.
[2] Terada R,Ito S,Akama F,et al. Mallory–Weiss syndrome with severe bleeding: treatment by endoscopic ligation. Am JEmerg Med,2000,18(7):812–815.
[3] van Diepen S,Katz JN,Albert NM,et al.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2017,136(16):e232-e268.
本刊“书讯”栏目欢迎投稿
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