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溪乡做出山水大文章
2018-01-22撰文宋志东毛明通吕俊锋
■撰文//宋志东 毛明通 吕俊锋
龙泉市宝溪乡位于龙泉市西陲,地处浙闽边界,距市区62公里,全乡总面积22.2万亩,辖11个行政村。历史上,宝溪乡是龙泉市的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木材价格的提高,山里人靠山吃山,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到20世纪90年代可采伐的森林日益匮乏。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6年宝溪乡在龙泉率先开展山林延包试点工作,并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现有林地面积20.07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9.73万亩,林木蓄积量104.1万立方米。并建立了半岭南方红豆杉和披云山水源涵养林省级自然保护小区。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全国卫生乡、浙江省森林文化小镇、浙江省“我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等称号。呈现出了“砍树变护林、林区变景区、农村变景点、林农变老板”的喜人景象,打造出“两山”实践和龙泉林权制度改革的鲜活样本。
注重观念引导 打造森林文化小镇
据调查,1986年宝溪的森林蓄积量达123.8万立方米,到1994年67.3万立方米,锐减了45%,到2007年又上升到75.2万立方米,到2016年已达104.1万立方米。这其中,一方面是得益于森林资源管控力量的严格,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大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开展绿化造林和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据统计,2011年全乡森林采伐限额为2.75万立方米,2016年为1.5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4.69%。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减少了农村居民对山的依赖性,让山林得到休养生息。
宝溪乡为有知识、有能力的输出人员做好服务的同时,又积极引导和增强当地村民的保护和发展意识。
叶官埔垟(郑本成 摄)
管好两片林。林业实行分类经营,将生态脆弱、区位重要的水源林和沿路沿溪的生态景观林划入生态林建设,落实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禁伐休养。对立地条件好、轮作程度高的林地实行商品化管理,试行森林采伐改革制度,放宽林木采伐期限、简化采伐审批程序等,放活经营机制,发挥林地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安全保障,建立2支46人的森林消防准专业队伍,设立2处气象森林消防信息预告宣传站。
营造两种环境。好生活离不开好环境。一种是软环境。充分发挥宝溪乡风淳朴的优势,开展社区示范治理,鼓励房前屋后养花植树种草,崇尚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实行家家户户门前三包保洁和护溪养鱼等。另一种是硬环境。通过资金融合、项目申报争取和乡民投工投劳等方式,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小城镇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活水进村等特色公园,完善电信移动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营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环境。
构建一个体系。坚持以浙江生态“后花园”建设为核心,以“一村一特色”“村村是景点”为目标,依托美丽林相、新植一亿株珍贵树等专项行动,建成森林廊道60公里、生态河道30公里,河岸绿化率92.1%、公路等交通干线绿化率93.4%、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35.4%、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19.2%,基本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生态经济型混交的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做活发展文章 丰富活跃乡村经济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做好资源转换这篇文章。宝溪乡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一方面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发展森林文化旅游产业。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招商发展生态产业。
注重规划引领。联合高校编制实施了国家4A级景区、披云山景区、省级小城镇综合整治和浙江省湿地公园等相关保护建设规划,修编《浙江省龙泉市宝溪环境优美乡总体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运行机制,近5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亿元,全乡道路交通、旅游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日渐完善,建成了通景公路、大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4星公厕、景区规范标识、旅游投诉中心等,对乡政府驻地中心街区进行实木化立面改造,实现强弱电杆线入地、监控系统和Wi-Fi网络全覆盖,村民或游客可直接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关注宝溪乡景区公众号,即可了解到宝溪乡众多生态旅游文化信息。
挖掘历史文化。在加强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溪头村、国家历史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的基础上,传承红色文化,建立红色革命教育和党建基地,传承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加大13支百年古龙窑保护,开展了“穿越千年不灭窑火”等烧窑、祭窑、开窑系列活动,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旅游景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打造精品亮点。投资4500余万元,挖掘披云山自然森林生态风光;投资5000万元,邀请9个国家11名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师在政府驻地溪头村完成了16座独特的竹建筑,为宝溪乡森林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发展生态产业。做好水文章,成功开发运营青龙峡天然山泉水,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启动车盂—宝更生态溪河漂流招商项目,同时引活水进村,护溪养鱼,打造人鱼共享景观。以外商投资农户供地、“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计划投资1.4亿元,在塘上、塘源、半岭三个村打造千亩香榧农业示范观光产业园。在竹垟村引进香根草项目,建立了100亩种苗培育基地,计划发展种植基地2000亩。
生态经济富民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宝溪乡秉承“走生态路、吃生态饭”的理念,按照“生态环境共享绿色、生态村貌错落有致、生态产业助农增收、生态文化古朴悠久、生态旅游兴乡富民”的思路,把整个宝溪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致力于建设一个“快发展、慢生活”的幸福宝溪,通过多年努力,“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富民”优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以林兴业、以林兴旅、以林富农”的良好局面。
观念华丽转变。乡民们不再砍伐森林、靠山吃山,而是自觉植树护绿,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从“砍树”向“看树”转变逐渐形成共识。乡民认识到只有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才能吸引外来投资,壮大乡村经济。
生态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88.3%,负氧离子含量达1.8万个/立方厘米。境内水质达Ⅱ类标准以上,碧水亲鱼成为宝溪一大景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源自披云山青龙峡的披云天然水甚至被国内外业界称为“会呼吸的水”。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351天(有效监测355天),占全年的96.2%。
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油茶示范区6200亩,毛竹林基地2.5万亩,高山蔬菜基地500亩和香菇、木耳600余万袋,建立农林专业合作社42家,培育家庭农场47家。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兴起还推动了民宿经营发展,全乡现已培育民宿经营体53家,提供餐位2500余个、床位300余张,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
林区更加和谐。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控和林地占用项目林木采伐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境内未发生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以及松材线虫病等事件,林区和谐稳定,林业生产经营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