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看浙江“森林人家”建设

2018-01-22丁梅琴

浙江林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绿道山村森林

■本刊记者//丁梅琴

长兴渚山村

桐庐新丰民族村

安吉大溪村

近日,浙江省林业厅组织新闻媒体记者,赴长兴、安吉、临安、桐庐和开化等地乡村,开展“走进森林人家”记者专题采访活动,使记者亲身感受到浙江围绕乡村全面发展、开展森林人家建设取得的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浙江林业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森林人家建设品牌,全方位带动山区、乡村的全面发展,正是很好地体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浙江省自2016年起启动开展森林人家特色村评选和命名工作,目前已评选2批,共命名森林人家特色村93个,另有18个列入培育名单。目前已有11个森林人家特色村列入省财政项目建设补助,每个项目补助200万元,共计投入22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当地森林生态环境、完善了旅游休闲功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山区村民收入,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铸绿成金 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根本,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9个、湿地公园36个、自然保护区27个,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浙江的珍贵赐予,也是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更是发展美丽经济的基础保障。目前浙江省共有60多个县(市、区)、500多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村、超15万人直接从事森林休闲养生经营活动,带动社会就业人数70多万人,每年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2016年,全省森林休闲养生产值达1356亿元,比2010年翻了6倍多,形成了生态受保护、林农获效益、市民得健康的良性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在长兴县渚山村,杨梅树已经变成山里人家的摇钱树。自2004年举办首届杨梅采摘节以来,至今渚山村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杨梅节,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为宣传渚山、推介渚山、再造渚山,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杨梅不再是渚山村单项的经济来源体,还拉动了其他经济体的形成,如农家乐、乡村酒吧、户外运动场等,不仅提高了杨梅的附加值,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新途径。开化的龙门村则以森林人家项目为带动,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发掘为亮点,以休闲养生为主线,打造集休闲农家体验、森林氧吧、森林穿越徒步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全村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营业收入6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5万元,是5年前的4倍多。作为浙江省农家乐发源地和安吉县生态旅游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集散地,安吉大溪村通过森林人家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着森林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开发了“江南天池”“藏龙百瀑”“九龙峡”等一系列景区,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吃、住、游等为一体的生态友好型观光休闲森林旅游集聚区,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6年,全村旅游业收入达1.57亿元,第三产业经济总收入达2.06亿元。

自然和谐 打造生态宜居之福地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新要求,强调的是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村,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美好的向往。浙江的森林人家建设通过森林古道、健康森林群落等休闲养生场所的打造和游憩、体育、娱乐等休闲设施的建设,让村民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打造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生活幸福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乐园。

浙江森林人家建设最根本的就是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扎实的林业特色产业基础,引导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旅游产业,走“生态、养生、健康”之路,致力于打造一个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身心双养的森林养生地。长兴的渚山绿道是渚山村创建森林人家的一个重要项目,全长8公里,占龙山绿道的三分之一。绿道分为栈道和车道,实现人车分流,连接了渚山村众多景观点,沿途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绿道在改造过程中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尽量在不破坏现有树木和环境的基础上,突出绿道特色。绿道上还设置了2个驿站,具有卫生间、休息室以及补给站等多项功能,是工程中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也为游客营造了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除了打造休闲娱乐场所,渚山村也致力于居家养老之地的建设。在渚山村,老人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常规医疗保健康复、棋牌娱乐、健康讲座以及戏曲演出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浙江森林人家建设不只是停留在绿化上,还十分注重综合治理,实现了“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转化。杭州临安区的指南村是典型的高山古村落,住房集聚密度高,曾经,村民以织布、砍树为生,不仅山林植被遭到破坏,全村也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自打造森林人家以来,全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整治,以治理天池、保护古树古民居、庭院洁化美化等为内容,以拆三房、围墙革命、绿化美化为重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化龙门村在保持原有山区村落自然布局基础上,对全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清徽派建筑风格和浓郁山区特色的优美村落。

临安指南村

文化传承 焕发美丽乡村新活力

农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大批具有乡土情怀和充满文化自信的新村民,建设一个精神焕发的新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特色文化等是浙江建设森林人家的重要内容,也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各地在做大山水文章的同时,不断挖掘与丰富、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实现乡风文明。在乡村大舞台上,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样的水果采摘游、主题民宿、乡间民谣、民俗传承等活动,为“众创”活动提供广阔的创作创新空间,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文化呈现形式与文化业态。例如,桐庐新丰民族村在建设森林人家过程中,充分挖掘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服饰(凤凰装)、习俗(婚嫁)、美食(乌米饭、红曲酒)等畲族文化,并予丰富和传承。引进的“先锋书店”等相关旅游配套项目则融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让日渐衰落的村庄保留或复兴,让传统民居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为当地畲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临安指南村则利用“指南七古”(千年以上的古姓、古塘、古树、古祠、古庙、古宅、古墓),赋予本村丰富的文化底蕴,2015年建设“指南红叶”小镇期间,对“七古”进行重点保护,其间还深入挖掘了“太平灯”等传统民俗文化,每逢重大节日都会进行表演。

建设森林人家不仅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消费水平,也让村民在乡村文化的自信和精神方面有了很大改变。近年来,开化龙门村高度重视村民素质的提升,始终秉承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观念,加强人文生态和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家家有家训、户户有家规,同时在每年举办的亲水节上,宣教乡风文明规范,让客人来村旅游既能看到乡风原貌,又能回味乡情乡愁,还能感受到山里人的热情和好客。

走进新时代,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新要求,浙江省将以森林人家建设为载体,不断从“五位一体”的新高度,统一建设规范,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培育综合体,全面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猜你喜欢

绿道山村森林
绿道上的“风景”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山村日出
山村一天一个样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沉寂山村崛起时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