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之光

2018-01-21汪群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安吉电站水库

汪群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天目天荒坪山脉的最高点,海拔千米,群山连绵,风景优美。据传说,天荒坪原称天篁坪,因地势开阔,气候宜人,玉皇大帝常常在此游玩而得名,上水库因此被称为天篁湖。整个上水库是利用天荒坪与搁天岭山峰间的洼地挖填而成,呈梨形状,也像一个巨大的运动场,蓄水之后,湖面面积达28公顷,是一个昼夜水位高低变幅达29米多的动态湖泊,形似“天池”。

早在1998年9月,第一台机组在天荒坪山巅,向华东电网输出了第一束光电,从此“天蓄人”开启了“绿色之光”的漫漫征程。

到了2000年12月6日,6台30万千瓦逆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投入了商业运营。

2003年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风尘仆仆,专程来到浙北山区的安吉县,对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进行了深入调研。

习近平同志察看了千米之巅的上水库“江南天池”,称赞这是用智慧把水库建在了美丽的天堂,描绘了一幅别具风情的“山水中国画”。

习近平同志又来到半山腰里的下水库及其藏身于深山洞里的中控机房,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干部职工说:“绿色能源,符合绿色发展。这是个好地方啊,你们一定要把它建设成世界上最具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习近平同志的鼓励与鞭策,不仅是对电站的建设者们说的,也是对电站所在地每一位安吉人讲的。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其发源地就在这座小镇上的余村。一边是沟渠成方的万顷粮田,白茫茫的浓霜覆盖着小麦、油菜以及瓜果等所有农作物,只有一些坡坡坎坎上的芦苇、葵花和玉米秆儿,冬日里本显得洁白微黄,素雅干净,似乎给它添上了一件曼妙霓裳,更加清艳迷离。另一边是朦朦胧胧的山峦,有翠竹,有杂树林,从下往上看,冬天的竹子还是绿得那么深沉,酣然入睡。而那些不知其名的灌木丛林,尽管寒风已把一片片的黄叶一阵阵地刮落,但坚毅长着的那部分,倒还有点枫叶红的魅力,如暖意浓浓袭上人们的心头。

山脚边潘村水库一直可往上走的这条路,早就封闭了。这是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长龙山”建设项目,进入了正式开工阶段。

登上天荒坪之巅的另一条道路,就是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前开拓贯通的,要经过新开辟的一号、二号、三号均长达千米的隧道,才能连接到原来通往天荒坪山顶的那条盘山公路。

电站二期工程“长龙山”建设项目的上马,其公路的开拓,何以采取隧道为主,且又增加投资成本?“天蓄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时刻记在了心里。“两山”提出之时,正是天荒坪电站迎来了“绿色发展”的高峰期。

正如电站党委书记孙华平所说:“当时,习总书记对我们讲,国有企业要为地方发展起引领作用,重大工程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的代价来建设任何一个项目。”

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孙华平等一班人才深刻认识到:过去项目的建设,没有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成分,我们有过扪心自问和“闭门思过”。

“要不要发展?”习总书记在调研中,反反复复问了“天蓄人”。

2018年9月30日,这座完全工业化的隐没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水电站,在同类电站中位列亚洲之首、世界第三,迎来了20周年。

电站下水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这里有“两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称,当地人又称“龙潭湖”。主厂房是电站的心脏。在天荒坪电站上水库间的大山中凿有长达22公里的洞室群,大小洞室45个,构成电站主、副厂房区。整个地下厂房全长200米,宽22米,高47米,6台30万千瓦机组一字排开,构成壮观的地下厂房景观。

上水库坝上沿边修有环湖公路,这种梯形的水坝坚固无比。水库旁边的生态能源展馆,展示出“水电是最清洁的能源”,抽水蓄能电站更能体现这种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水库旁边的搁天岭,其山顶还建有天文台和观景台;山顶上的田园如诗如画,“户外拓展”“爱的城堡”最受青年男女喜欢;“江南天池滑雪场”成了南方人冬季滑雪的向往去处;而“露营区”又是体验乡村田野生活的美妙境地。

從2003年开始,“天蓄人”在电站建设上采取了重新定位的战略决策,避免了一期工程起初在开挖地表、毁林施工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

前车之鉴。二期工程“长龙山”建设项目,可以说,是在总结一期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得以稳步推进的,富有成效。

洞挖隧道,就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隧道工程,可以减少大填大挖,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爆破采取多钻孔,少装药,专门开辟“生态交通洞”。所有工程运输车辆绕过交通要道,减少对社会车辆的干扰,减少噪音,防止对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做到了减少树木砍伐,边施工边保护,及时恢复地貌,及时复绿。从山脚快到天荒坪山顶的曹家坞一带,随着盘山公路的延伸,沿线数百户老百姓时尚的别墅,飘落在一个个山旮旯里,看上去就像镶嵌在竹树林中的一枚枚红钻石和一颗颗蓝珍珠。

邹中林,甘肃会宁人,他2012年7月来到电站工作。刚进入安吉时,大路边一块宣传牌——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安吉“最佳人居环境奖”。当时,小邹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的老家可是恰恰相反啊,缺水、干旱,还是一个最不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老家的山还是光秃秃的,安吉是满眼绿色,好像经历了一种人生的穿越感。”

李浩良,是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总经理。他说:“面对发展的新机遇,我肩上的担子还是不会轻下来。”

通往天荒坪山巅沿线的靠山路边,竹农们已将砍伐下来的毛竹码叠得整整齐齐,方便运输车随时装运出山销售。山沟里大量的茶叶、山核桃、冬笋,都是靠这条路走向了大市场。

从上或从下,驶入盘山公路的轿车一辆接着一辆。这些车辆,除了外地来观光旅游的私家车,多数还是当地群众的。

老百姓称这里的山路,是这座世界著名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给他们奉献的一条“十里致富路”和“十里幸福路”。这条逶迤曲折的盘山公路,电站建设方一共投资了近八亿人民币。

没有开通公路之前,大溪村的曹家坞自然村,就处在后来“江南天池”建成的位置附近。以往小学生到大溪村去读书,仅靠一条羊肠小道攀越上下,翻山越岭的海拔落差达500余米。因为没有路,农家的毛竹出运,家长还让自己的小孩每天上学堂时,帮助大人从山上拖下一二根毛竹到半山腰的村里。小孩放学后,还将买上一些油盐酱醋带回到山顶上的家里。

半山腰里的大溪村,就是借助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盘山公路,搞起了180多家农家乐、民宿。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藏龙百瀑”“九龙峡”和“大溪漂流”“农家乐博物馆”等景区景观,还是安吉茶产业“白茶之祖”的发祥地。这株“白茶王”的“后代们”,自从有了公路,纷纷下山“落户”全县各乡镇,已发展种植面积17万亩,2017年的白茶产值达到了26.52亿元。仅仅是白茶一项,让安吉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六千元。

这个关键节点上,就在2017年12月,国家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也正式启动。走绿色能源之路,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猜你喜欢

安吉电站水库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小丑拉绳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看到了什么
世界最美婚礼
世界最美婚礼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