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病技术的应用
2018-01-21朱春文谢家俊
朱春文+谢家俊
摘要:2017年9月28日,青岛海水稻项目迎来测产,经实测最高亩产量达620.95公斤/亩;2017年10月15日,在河北硅谷农科院收割测产的超级杂交水稻单季亩产达1149.02公斤/亩。民以食为天,水稻种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扶持下,使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又上新台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储备安全,对人们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水稻的产量除受基因影响外,还受到土壤肥力、病虫害等诸多外因影响。本文通过阐述水稻抗病的重要性,以分析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为水稻病虫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害防治;生物技术;科学预防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1.036
水稻作为我国主产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及质量直接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因此,水稻的研究、种植、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多年的化学防治使得病害抗药性越来越强,这直接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因此,必须从源头对水稻病害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保障水稻产量。
1 水稻种植中抗病的重要性
在水稻的种植作业中,除了选择抗病性能好的种子,合适的土肥外,最关键的还要有科学的病害防治技术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确保水稻穗多,谷粒饱满,从而实现水稻稳产增收。抗病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防治病害,还能有效提升水稻自身对病害的抵御能力,从根本上降低病害对水稻的威胁。目前,农科院设立了许多科研项目来研究提升水稻的抗病能力,不断找寻新的品种,抗病基因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確保水稻稳产增收。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若农户或农技师不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掌握病害原因,会导致后续的防控措施失控,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病情,最终致使水稻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科学合理的水稻病害防控技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也不能盲目的运用病害防治技术,一定要结合内外因(例如,气候、水稻品种、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诊断病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
2 水稻种植中的常见病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环境、气候、地质环境以及农户自身管护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病害问题。病害往往会呈现出范围广、突发性等特点。目前较为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2.1 稻瘟病
稻瘟病也称掐颈病。水稻一旦发生大规模稻瘟病,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减产50%以上。一般根据稻瘟病为害的程度和病变部位一般分为支瘟、叶瘟和节瘟三种。病害期一般在水稻抽穗期,一旦稻瘟病防治不及时,极容易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当前水稻品种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水稻植株越来越高,农户为提升亩产,植株越来越密,使得水稻下部受光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诱发稻瘟病。
2.2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水稻纹枯病病变部位一般在水稻叶片和茎秆。病害期一般在水稻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水稻一旦感染此病,将直接导致水稻谷粒干瘪,不够饱满,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对此类病害的防治,需仔细观察,一旦发现水稻叶片或茎秆位置产生病斑或白色菌丝,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3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应用
在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中,抗病技术的运用对水稻种植效率具有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运用抗病技术,能降低水稻发生病害的几率,从而确保水稻在健康的环境下稳产、增收。水稻种植阶段是水稻生产的关键阶段,种植农户一定要提高对水稻管理的重视程度,密切观察水稻的生长,一旦发现病害,要根据抗病原理对土肥、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注意协调防治,避免病害通过风力、水流等传播复发。
此外,在水稻栽培的前期,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后期病害的防治管理,合理的设计植株距离,土壤病菌的防治,从源头上为水稻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4 抗病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4.1外因
种植水稻的农户在实施种植作业前,务必对稻田的土壤肥力、地质环境、气候光照环境等各项因素进行充分考量,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才能确保选择合适的品种在适宜环境下健康生长。
4.2 选种
传统的水稻种植中,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中容易受地方种子站和种子销售网点的推销或推广影响。在新形势下种植户易受到高产等广告的诱导影响。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农户的选种思路。地方种子站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站在科学的角度帮助稻农做好选种和推广工作,避免水稻种植杂乱无章。当前许多地区,种子站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得稻田内种植多种多样的品种,导致品种参差不齐、抗病性能差,使同一区域内的水稻病害多种多样,防治难度系数增大,使其用药防治成本及其防治精力增加。
4.3 水稻种植前的预防
水稻播撒到苗床的时候,在水中放入一定比例的相应病害防治药剂,进行浸泡,有效避免稻种在发芽阶段就受到病害侵袭。
4.4 合理用药
虽然目前水稻的抗病基因越来越优异,但水稻的种植也不能单纯的放任不管。要想稳产增收,人为干预必不可少。但过分的依靠农药来防控病害,并不可取。农药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其毒性和杀伤力非常大,在对病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会对水稻产生副作用,用药过度还会加大稻米的农药残留,最终危及人体健康。因此,科学的利用好农药这一“双刃剑”十分重要。
4.5 科学施肥
目前我国的堆肥技术推广仍然受限,虽然测土配方得到了一定推广,但化肥的使用仍然占据很大比重。肥料的使用是改善土壤成分的重要手段,为水稻生长提供必要养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肥料的使用量要适度,不能滥用也不能缺少。用肥情况仍需要改善,并逐步由单纯化肥向有机肥过度,不仅能有效节约稻农肥料成本,还能使稻米更加绿色健康。
5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研究
水稻种植过程中抗病技术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生长前期、抽穗期、灌浆期。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水稻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才能使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不出现问题,把水稻受病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农业防治技术也得到广泛关注,将好技术运用到水稻病害防治中来,利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并对病害有更加客观、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能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病害,助力水稻健康生长。
除了应用更多的先进仪器辅助监测防治以外,还需要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辅助水稻病害防治。生物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一种生物来消灭另一种生物,通过食物链这一相生相克的原则。例如:泥鳅、黄鳝——青蛙——水稻立体养殖;泥鳅、龙虾——青蛙——水稻立体养殖等,以推动水稻向更加经济、更加绿色高效益模式发展。
6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主产作物之一,确保粮食的稳产稳收是水稻种植的根本,是确保粮食安全及稳定国民经济的重点。抗病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充分应用,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从水稻病害根源入手,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借助生物技术力量,使得稻米向绿色健康发展,同时立体化养种植还能为稻农增产增收。这充分体现了抗病技术在现代水稻种植中的重要作用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潘美兰.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研技术推广,2016,(10).
[2]刘建梅.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J].咨询台,2015,(07).
[3]林燕,张佳祺.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126.
[4]谭学弟.对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7(12):784.
[5]李淑艳.浅析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0):33.
[6]陈丽娟.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36).
作者简介:朱春文,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