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世和治疗面肌痉挛验案1例

2018-01-21段印会指导老师相世和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3期
关键词:筋脉僵蚕面肌

段印会,指导老师:相世和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相世和,国家二级教授,吉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及疑难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相世和教授论治面肌痉挛验案1例介绍如下。

1 病案资料

患者,女,40岁,2014年2月8日初诊。主诉:阵发性面肌抽搐2年。患者2年前因工作紧张,业务繁重,疲劳后出现阵发性面肌不自主抽搐,眼睑跳动,难以自控,曾诊断为“面肌痉挛”,并经多方治疗,见效甚微,遂来我院求诊。症见:右侧面肌抽搐,眼睑跳动,静止即发,缓解数分钟再次发作,不可自控,每遇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口唇麻木,心烦,纳谷可,偶有便秘,小便调,舌质紫暗,边有瘀斑尖红,苔少,脉涩。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面色微红,血压110/74 mm Hg(1 kPa=7.5 mm 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相世和教授认为本例患者年已40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再加上久病及肾,致使肾阴亏虚;阴虚则血少而致筋脉失养,阴虚则风动而致筋脉挛急,故面肌抽搐,眼睑跳动,静止即发,不可自控,口唇麻木;阴虚则生内热,故心烦,偶有便秘;久病入络,久病从瘀,故舌质紫暗,边有瘀斑尖红,脉涩。诊断:面肌痉挛。中医辨证:瘈疭,证属阴虚血热,瘀血阻滞,筋脉失养。治以滋阴凉血清热,搜风活络止痉。处方: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白芍15 g,丹参20 g,赤芍20 g,川芎20 g,僵蚕10 g,蜈蚣5 g,7剂。上药为北京康仁堂配方颗粒14袋,每次1袋,每日2次,用50 mL 开水冲匀,温度适宜后口服。

2014年2月15日二诊:患者右侧面肌抽搐和眼睑跳动明显好转,静止即发,不可自控,但缓解时间延长,每遇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口唇麻木已经消失,心烦,纳谷可,偶有便秘,小便调。舌质淡红,边有瘀斑尖红,苔少,脉涩。主症转佳,效不更方,前方续服7剂。

2014年2月22日三诊:患者偶有右侧面肌抽搐和眼睑跳动,静止即发,不可自控,但症状轻微,缓解时间延长,每遇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心烦,纳谷可,偶有便秘,小便调。舌质淡红,边有瘀斑尖红,苔少,脉弦数。主症渐好,余症未除,增加疏肝清热之品。处方:生地黄15 g,栀子10 g,白芍15 g,柴胡15 g,赤芍15 g,川芎20 g,僵蚕10 g,蜈蚣5 g,火麻仁30 g,连翘15 g,7剂。用法同前。随访结果: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面肌抽搐和眼角跳动基本消失,心烦、便秘等症状尽除,纳谷佳,二便调,舌脉正常。

2 按语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动为特点,以一侧面神经过度兴奋为本质的功能性颅神经疾病。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而后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及整个面部,抽搐呈无规律性阵发,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因素加重,平静、入睡后可以自行停止。本病常发于中年后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西医对本病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或伽玛刀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面肌痉挛属于中医“瘈疭”范畴。如《张氏医通》说:“瘈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驰纵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中又说:“瘈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瘈也。”《景岳全书》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指出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是瘈疭的病理基础。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扑,甚则瘈疭厥矣。”说明阴虚血热是瘈疭的常见病机。

本例面肌痉挛是由阴虚血热,瘀血阻滞,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故给予滋阴凉血清热、搜风活络止痉之法而立见成效。方中生地黄、熟地黄、白芍滋阴凉血清热以治病之本,白芍兼缓筋脉之急以治病之标,生地黄、熟地黄润燥以治大便之秘;僵蚕、蜈蚣味辛善行,用以搜风通络;丹参、赤芍、川芎三药用以活血,丹参、赤芍还可凉血清心以除烦躁,川芎辛温,其辛可助僵蚕、蜈蚣通络,其温合蜈蚣之温防诸药之凉僻,实乃用药之独到。

猜你喜欢

筋脉僵蚕面肌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知足常乐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