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重症患者之湿邪*

2018-01-21陈腾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医重症患者

陈腾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湿邪为六淫之一,《内经》论之已详,“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因季节而论湿;“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此因易感之部位而论湿;“声如从瓮中出”,此因四诊征象而论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胜则濡泄”,此因病机病症而论湿;《内经》列方13首,关乎湿者已居其三(有兰草汤、泽泻饮、鸡屎醴)。至明清之季,温病之学兴盛,论湿者更是精彩纷呈,薛生白有《湿热篇》之作、叶天士[1]则有“吾吴湿邪害人”之议论、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于湿邪再三辨析之,如中焦篇寒湿条所云“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伤人之阳气”[2],诚不刊之论。或谓叶、薛、吴三氏皆东南之医也,东南地气有余,势卑下而近海,故其多湿,北方地高风劲,何湿之有?殊不知,前贤居北地而行医者如孔伯华[3]、路志正[4-5]之属,早已叹湿邪为患之多,著述昭昭以警示后来者矣。

今日西医学昌行宇内,中医之治疗已难免于西医之兼杂。中医论病亦多本西医学之解剖与病理生理,以中医固有之病名如“湿温”“伏暑”“冬温”之类,以诊断临床疾病者迨将绝迹[6]。既失病名,遂忘本源,致使临床救治中难免有茫无头绪之叹。笔者生也晚,步入医林时已难窥纯粹之中医医疗,于重症医学科(ICU)辗转临证有年,三折其肱,终悟得湿邪为害之广,医者若不善于纷繁之中识别湿邪,难免惑于用药,误行汗、下、清、补之法,遂使湿邪胶结难解,内而三焦外而毛窍,皆阻塞而无一隙之地,终至重症变危,危症赴死。若欲免蹈覆辙,当格物致知,探明今日之重症患者(特指收入ICU之住院患者)所以多湿之由,及湿邪为害之剧,兼及应对之法。

1 论重症患者湿邪之生成

1.1 病重体衰年老,气化易失其常 重症患者或由犯三因之邪[7](内因之劳伤,外因之六淫疫戾,不内外之天灾人祸虫兽伤),致使“正气虚于一时,邪气突盛而暴发”,或由病久耗伤再加误治,正气渐损使然。现在我国高龄云集,入ICU之老龄患者多数在花甲至耄耋之间。此类患者,气化易失其常度,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谷不能化精微四布濡养,遂使津液停聚,化生湿邪。此重症患者多湿邪之本源也。

1.2 卧床镇静镇痛,不能微动四极 《素问》论水肿之治则云“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水之与湿本为同类,脾主四肢,水湿主赖脾之运化,微动四极即所以运四傍以调中央之法。重症患者神识不清,体力衰弱至极,只得卧于床,依靠护理之翻身拍背以避免压疮及痰阻,对于稍有活动力量者,又需时时保护其周身救命之管路(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血滤管等),而行肢体约束;其行机械通气者,必予镇静镇痛治疗,使其免于痛苦,减少躁动进而减少氧耗,终至保护脏器[8]。如此种种治法,故有其益处,而亦必有其大害。四极微微动之尚且不可,更遑论大动,气血周流日缓,脾运日益不健,湿邪更易积聚。医界已关注有形之血,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防治指南之屡屡推进[9]。而对于无形弥漫之湿邪,西医既少监测手段在前,更少治疗措施在后,遂致湿邪藏匿踪迹,潜行为害。

1.3 静脉输液治疗,周十二时不止 入ICU之患者,不分中外,不分南北,不分中西,无不周十二时持续静脉输液。重症患者大量补液,其一因重症患者多存在休克,需行液体复苏,而复苏至何时至今仍无定律;其二因病情危重,使得治疗需每日应用十余种药物,而此治疗药物又需通过静脉补液给药。《素问·经脉别论》论述水液代谢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平人摄取水谷,必经于胃,赖脾胃之气运化,脾胃之力既弱,出于自我保护,摄取自然不会过量。而一旦由静脉补之,性命托付于医,补过者常多于补不及者。由是水饮不能蒸腾布散,既成饮邪,由脉中而溢于脉外,渗入肌肤弥漫周身,络脉为之阻塞。使得液体愈补愈漏,愈漏愈补,终至不可收拾,赐其名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此已至末路,极难挽回[10]。

1.4 肠内肠外营养,持续过量“冷服”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此《内经》论谷食化生精微滋养周身之过程,危重患者已不可自主进食,营养仰赖医者,营养支持遂为ICU之专门技术。在常人多食胀满,自身本能可拒食之,而在重症患者,多经胃管或空肠管周十二时泵入肠内营养液,且营养液之温度多为“室温”,等同于饮食“冷服”;肠内喂养不足者,复增以静脉营养之输注。西医已认识过度营养之害,遂于《黄帝内经》《伤寒论》论食复后两千年,发明允许性低热卡之营养支持方案[11]。虽有此方案之提出,而领略不到其精髓执业者多,常见营养过度,而非不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重症本已虚衰,得“饱食”之伤,脾气更加不运,湿邪由此聚而日甚,遂致“湿聚太阴为满”。

1.5 抗菌药物泛滥,物理降温过用 抗菌素过用滥用之害已被医界反思经年,而此弊端在中国仍未明显改观[12]。入住ICU重症患者,发热为常见症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亦是常见之态,于此状态,常在未明确病灶与感染菌时使用抗生素,一种一时无效则联用,低级无效则升级。抗菌药物属寒凉之品,应对症用药,中病即止,过用滥用久用,易伤中阳致腹泻不止,易凉遏气机阻滞邪气,前贤已多有论述[13]。危重症患者之过用抗生素,非一人一时之力可逆转之,故此伤阳助湿之行为,必将于危重症患者中长期存在。除抗菌药物之过用外,为物理降温之滥用,初用冰袋,再用冰毯,今尚可予持续血滤以降温。手段既丰,滥用之机愈夥,伤阳助湿之弊益重。若在阳热大盛而无痰湿阻滞者,用之或不至偾事。用于虽为感染发热而中医证型为湿阻者,无疑雪上加霜。此重症患者多湿邪之另一缘由。

2 论重症患者湿邪之危害

2.1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此湿邪之第一特性,已为中医界所熟知者。湿邪之伤阳也,缓慢而渐进,故湿邪内盛之重症患者,“不见其死,而日见其衰”。伤阳识别不易,补之颇难,叶天士所说之“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即指此状态而言[14]而湿邪对于气机之阻滞,首在于郁而化热,在重症患者常见发热反复不退,且发病至死始终无汗。发热反复,本不至为大害,然因治疗之理念,见发热不退则首先欲查找致病之原,需完善多部位CT扫描、多部位病源学、多种抽血、甚至骨穿、腰穿。其次必用抗菌药物及多种降温方法。一日热不退则一日无宁日,病家之资由此耗尽,病者之气血由此渐渐伤残,究其根本,湿邪阻滞气机是为害之端。湿邪之伤阳与阻遏气机并重者,则体现于胃肠系统(西医概念)之损伤:湿聚太阴为满,外观为腹部胀满,听诊则肠鸣音低弱或消失,大便溏泄或数日不行,肠内营养之喂养,则表现为胃液潴留严重。伤阳日甚,寒湿侵及血分,遂至黑便频频,此即西医概念之消化道出血,而此又非简单予黄土汤所能救。

2.2 湿性趋下,重浊黏滞,易袭阴位 湿之性重浊黏滞,故其病程多长,治之不易速愈,治疗既久,误治之概率亦随之而增。而误治后危害显露较缓,不似以热药治热证或寒药治寒证之弊端立显。由此导致住院费用增加,预后不良。湿性之趋下,多在湿邪日甚,气化日衰,阻塞三焦不能宣畅,失其决渎之职,水道不能通行,肾脏功能(西医概念)由此为害。在ICU之重症患者,常见此过程损伤:因湿邪弥漫阻滞三焦日甚,周身日见浮肿,尿量日少一日,为求液体出入量之平衡,利尿药物纷然而至。此时之利尿剂加于肾脏(西医概念),无疑涸泽而渔[15]。肾功能(西医概念)由此日益损伤,进入持续床旁血滤之治疗。

3 论重症患者湿邪之对策

3.1 早期识别湿邪,杜其生湿之源 《内经》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重症患者一旦湿邪弥漫为害,治之不易,故首当早期识别之,早予治疗干预以改善预后。

湿之征象,诸书多有论及,而于重症患者群又有其特殊性:重症患者多神识不清,无法表述,故问诊于重症患者颇不适宜;重症患者多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使舌诊困难,故湿病诊治之最佳方法舌诊亦不适宜;对于未行插管者,每日皆由护理行口腔护理数次,腻苔会因刷拭而失其本来面目。故重症患者之验湿之法,全在望诊与切诊二端。见其面色白者,须知其阳气易伤,阳微则湿胜矣;见其四肢头面虚浮,而有日甚之象者,当警惕其湿邪已阻滞三焦,属湿邪之极重者;见其腹胀满甚,切诊之不硬且不大痛者,知为湿邪聚太阴为满;另有一种征象,“湿邪虽久,在一经不移”,此可参西医之检验结果,即病虽久不解,而脏器之序贯损伤始终未出现。见以上诸征象中之一种或两种,即当注重湿邪,有意杜绝生湿之源矣。

3.2 用药重在通阳,治疗有方有守 湿邪既已认定,治则治法亦定。治湿之法,有风胜湿[16]、苦燥湿、淡渗利湿三类[17]。苦燥湿又分苦寒燥湿与苦温燥湿。而何者为君、何者为臣、何者为佐使,当依病情斟酌而定。既已认定治法,则应有方有守,依症稍稍加减,持续服用至湿邪化解为止。因湿邪黏滞,治之不易速效,胸中无定见者,见病者于一二剂之间仍不能热退神清,则认为治法有误,而转用他法,未有不偾事者。叶天士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诚为重症患者湿邪论治之圭臬。所谓利小便者,非谓用淡渗以利其小便之谓也,而在于治疗后使阳气得通,三焦得畅,不经利尿而小溲泉涌,不经发散而汗出涔涔。

湿邪在今日重症患者,最常见之误治在于甘温补益,用参芪之属,其次在于四逆辈辛热回阳之属。故见病久不移(本文所述之“病久不移”约指两周内病情无快速进展亦未快速向愈),舌淡而肢不暖者,一定再三斟酌,是因湿阻使然,抑或真正阳虚气虚矣,不可孟浪施以大剂补药[18],切记切记。

猜你喜欢

西医重症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重症不惑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