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医大师师承教育的精英作用

2018-01-21史晓光滕占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师承院校教育国医

辛 明 史晓光 滕占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29)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才的培养则是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基础[1-8]。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医教育已逐步纳入了现代教育模式和体系,但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望、闻、问、切的临证方法,使得传统师承教育方法仍具有其特殊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实行的优秀人才师从国医大师的师承学习,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

1 深度挖掘、系统总结

不同于现代的院校教育形式,传统中医更多是师承教育,但其多为从入门开始,需经过多年循序渐进的跟师学习才能得其心得。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近些年,国家也在不断尝试和发展师承教育体系。包括不同层次、级别的师承教育。从普通的师带徒,到大学的师承班,但多为基础教育,以学为主,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而国医大师的师承则应归属于精英教育层次,其从师者多已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和经验,师承学习是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其师承内容不应再局限于一法、一方、一案例的基础教育,而应在继承大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病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术流派和学说。做为精英教育,国医大师师承承载着更多意义和内涵。

2 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国医大师的跟师学员大多已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工作数年,其中不乏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导、博导,甚至是学科带头人。因此其师承教育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提高,而是可以以点带面,带动学生、科室以至学科整体学习、全面提高。跟师学员分布于不同科室、院校,区域,甚至不同省份,除与名师的纵向联系外,还有学员间的横向联系,可以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形成独特的网络分布;其强强联合的精英效应更便于名师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传播。特别是名医工作室、站的建设,将传承结构更加具体、细化,有目标、有计划、有监督,有总结,使中医药的传承实实在在,而不流于形式。

3 尊古创新,顺应时代

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各个不同流派和中医名家的产生,都与当时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无论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是的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结果。天人合一的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现代人的思维、体质、生活环境、疾病特性都不同于以往,中医治疗应尊古、循古而不拘泥于古。如何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创新发展,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并使之具有系统性、前瞻性,是目前中医药发展的一大课题。归根结底,任何医学的发展都是为人类服务,其主体是人。时代不同,人亦具有了不同特质,因此在中医药的继承应用上,更应该摒弃那些门户之见、唯古是尊、不思改革的迂腐观念。优秀人才的跟师从教起点高,视野广,通过对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关键需求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更能实现继承发展、弘扬中医的大目标。

4 贯通融合,优化管理

“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国家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现有院校模式之外的又一教育途径,国医大师师承是解决 “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常态化、制度化。但由于师承教育不具有院校教育集中、规范、系统的特点,师承双方结合松散,各自还承担着不同的临床和社会工作,因此只有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系,才能使这一高层次的师承教育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但对师承双方,也是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课题和挑战。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做为师承教育形式之一,国医大师师承这一精英师承模式也将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师承院校教育国医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师承与独创之美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