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在颅脑损伤康复期睡眠倒置中的正向作用

2018-01-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耳穴颅脑穴位

宋 勰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TBI患者在恢复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倒置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30.0%[1],高于普通人群9.0%~12.9%。失眠的发生增加了颅脑损伤及精神症状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机体恢复,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倒置,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我科采用积极的常规物理治疗及穴位按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住院脑外伤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4~77岁,中值为(49.68±1.95)岁。观察组中存在有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1~78岁,中值为(48.17±1.56)岁。对比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完全依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其睡眠进行控制。无论患者日常睡眠状态怎样,在早晨七点左右,必须将其叫醒。并按照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卫生护理,帮助患者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指导与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时间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②睡眠调整: 补充睡眠安排在上午9~11时,11时后准时叫醒患者。③免去睡眠时干扰,限制探视和交流并拉上窗帘,给患者用热水泡足诱导睡眠。④该类患者日常饮食中,需指导其增加奶制品的摄入量,并以有助于患者睡眠的食物为主,诸如香蕉、玉米、黄瓜等[2]。

观察组患者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则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则需要辅助进行耳穴按摩治疗。在住院期间,从事该部分患者护理的人员必须接受过专门训练,且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到训练中。帮助其掌握常规护理对策,以便其在院外给予患者针对性有效护理。同时,患者出院后需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行访问,以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给予指导。具体措施如下:耳穴按摩:取神门、交感、心、枕、皮质下为主穴。患者取坐位,采用75%酒精消毒耳廓,将0.5 cm×0.5 cm王不留行贴贴于耳穴,用拇指、示指指腹轻按穴丸,力度以患者感酸、麻、胀和灼热感为宜,每日2次,每次5~10 min。王不留行贴2 d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与患者有关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 ±s)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以t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夜间睡眠时间为(5.68±1.05)h,日间睡眠时间为(1.68±0.25)h,对照组对应为(5.85±1.34)h,(1.74±0.36)h,组间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日间觉醒时间增加值(1.05±0.36)h、夜间睡眠时间增加值(2.36±0.64)h,对照组对应为(0.58±0.12)h,(1.02±0.7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尤其是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绞痛的发达,当前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在类型上,颅脑损伤被分为了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以及颅盖骨线状骨折等诸多类型,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晕呕吐、昏迷等诸多症状,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3-4]。颅脑损伤后失眠是继发性失眠的一种,颅脑外损伤后患者发生失眠达28.2%~70%。睡眠倒置是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见的失眠状态,主要表现为夜间清醒,白天嗜睡。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较少。现代医学认为,睡眠倒置的病因病理非常复杂,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凡能损及睡眠相关解剖部位的损伤,包括丘脑、视交叉上核、蓝斑、桥脑、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及上行网状系统等。牵涉的神经递质有7-氨基乙酸、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加压素、P物质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传统的方法多采用苯二氮类药物治疗,但是该类药物的肌肉松弛作用,可加重白天困倦、共济失调。且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服用药物会加重肢体的功能障碍,增加跌倒风险,大量使用会产生依耐性。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和心肾肝脾等功能失调,阴阳失调,使得阳不入阴,心神不灵导致睡眠倒置,故病位在脑,与心、脾、肝相关。耳穴按摩治疗选用神门、交感、心、枕、皮质下等穴位,具有调节阴阳、交通心肾和调畅情志的作用[5]。

结合临床解剖研究已经证实,人体耳廓周围广泛分布有三叉神经、迷走神经以及枕小神经。基于该方面原因,对患者耳穴进行按摩,可起到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各方面功能改善的租用,使得脑部部分功能得到重置,进而达到对病理性书面改善的作用。帮助患者睡眠状态逐步转化到正常状态。同时,对患者进行耳穴按摩主要存在有两方面优点,其一为对患者经络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节其阴阳的作用。其二在于,借助对患者耳部有规律性的刺激,帮助患者大脑功能进行改善,间接起到对脑部兴奋与抑制状态改善的作用,使其逐步恢复平衡。在中医理论中,耳朵与人体各个部位均存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耳穴养生也是中医保健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日间觉醒时间增加值、夜间睡眠时间增加值及睡眠监,探讨穴位按摩对睡眠有改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按摩耳穴安全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其操作简便易行,客观条件、外部环境要求较低,一般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均町操作,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琪雄,林廷樾 ,李宇婷.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报,2011,32(4):633-634.

[2] 祝笠,张建民.颅脑外伤后失眠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32(5):424-425.

[3] 孙怡,杨任民,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结合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9-233.

[4] Morin CM,Benca R.Chronic insomnia[J].Lancet,2012,379(9821):1129-1141.

[5] 刘卫红,危海北,李建,等.耳穴贴压法干预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98-299.

猜你喜欢

耳穴颅脑穴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