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观察

2018-01-21段春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肝癌

唐 钰 段春凤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肝硬化是临床高发的一种肝病类型,具有再生性及慢性特征,是肝脏损伤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结节性肝硬化是肝硬化中的一种类型,它是纤维组织包绕后再生的结节,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预防患者疾病恶化的重要内容[1-2]。本文主要分析了CT成像及MRI成像在肝硬化结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选取我院68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39~72岁,平均(58.67±3.57)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或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超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

1.2 方法:68例患者均接受CT、MRI成像进行检测。①CT成像检查。选择Philips Brilliance128层螺旋CT机实施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等操作。将螺距设置为1~1.5 cm,层厚设置为0.625 mm;经肘静脉将1.5~2.0 mL/kg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入,注射速控为每秒3 mL,门脉期为60 s,动脉期为30 s,一般延迟时间为120~300 s(需要按照患者具体增强情况确定)。②MRI成像检查。仪器为飞利浦双梯度Achieia1.5核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平扫及动态图像增强扫描。平扫:T1WI、T2WI序列,层厚设置为8~10 mm,层间距设置为1 mm,矩阵设置为512×512,视野设置为52 cm×52 cm。动态增强扫描:采用SE/FSE自旋回波序列,TE设置为6 ms,TR设置为145 s,层厚控制在8~10 mm。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检查准确性分析:CT成像检查共检出肝硬化结节患者45例,检出准确率为66.18%(45/68例)。MRI成像检查共检出肝硬化结节患者48例,检出准确率为70.59%(48/68例),数据经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306,P=0.580)。

2.2 两种检查手段的成像结果分析

2.2.1 CT成像检查:本次研究的68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中,有50例患者肝脏表面有波浪状改变;有13例患者CT平扫结果可见肝脏结节(结节>10 mm),其中有9例患者扫描结果显示为稍低密度结节,剩余4例显示为稍高密度结节。46例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可见多发结节,延迟扫描结果见多发低密度结节。有18例患者尾叶比正常肝脏尾叶稍大,32例患者尾叶比正常肝脏尾叶稍小。有35例患者左叶比正常肝脏小,有12例患者右叶比正常肝脏大。

2.2.2 MRI成像检查:本次研究的68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中,结节大小为6~20 mm,其中有58例患者结节<10 mm。 14例患者T1WI、T2WI信号可见高状态,9例患者T2WI信号可见偏低状态,T1WI信号可见偏高状态。6例患者结节发育不良(大小为6~10 mm);T1加权像信号可见较低状态,T2加权像信号可见较高状态,5例患者动脉期可见轻度强化,门脉期可见等信号状态,延迟扫描结节显示,可见低信号改变状态。10例小肝癌患者结节>10 mm,其中T1WI可见低信号状态,T2WI可见高信号状态。68例患者MRI增强扫描延迟期病灶显示为相对低信号改变,周围有网格状可见强化的纤维化变化现象。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肝硬化发生率不断提高,其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环境污染等有重要关系,肝硬化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晚期可出现继发性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临床早期给予诊断并开展有效治疗,能够有效延缓肝硬化发展进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4]。肝硬化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就是肝硬化结节,因此加大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CT及MRI检查均为临床诊断肝硬化结节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本次研究中,68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分别接受CT及MRI成像检查,其检查准确率分别为66.18%、70.59%,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成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CT检查结果可见,患者肝表面不规则隆起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患者可见凹凸不平的边缘,或者是波浪状改变,有不同程度的肝实质边缘波浪状改变现象,不太明显的波浪状改变要求进行薄层重建或对窗宽窗位进行适当调整,随后再认真观察,波浪状改变不明显的就对检查人员及诊断医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另外,部分患者结节较大,局部肝缘可见隆起现象,影像学结果可见肝脏外形不规则。患者接受CT平扫,由结节性肝硬化造成的肝表面波浪状这一表现,不能直接显现出肝硬化结节;异型增生结节及小肝癌患者肝内可见一定数量的稍低密度结节,大部分再生结节无强化现象,极少数有动脉期轻度强化表现。患者静脉期多可见等密度改变,小肝癌及异型增生结节患者可见动脉期强化,平衡期可见等密度改变,接受延迟扫描,结果多为低密度改变。患者接受MRI成像检查,T1WI、T2WI通常呈等信号改变,实施平扫操作很难发现,有时也能显示出肝表面细小的锯齿改变;患者接受核磁增强扫描,多数再生结节未见强化现象,只有小数量的呈动脉期轻微强化改变,延迟期及静脉期仍然为等信号改变,延迟扫描结果显示,再生结节呈低密度表现。部分异型增生结节在接受核磁平扫后,结果可见等信号改变,部分患者可见T1WI低信号、T2WI信号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扫描结果显示为等信号改变,且良性结节多有动脉血供不丰富特征。小肝癌一般平扫T1WI结果可见低信号,T2WI结果可见高信号,另外还有少数小肝癌T1WI、T2WI可见稍高信号。综上所述,CT与MRI成像扫描在肝硬化结节扫描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准确率差异不大,其中CT一般是依靠多期增强扫描来将结节显示出来的,MRI一般是平扫就能显示结节,实施多期增强扫描可有更多结节被发现,临床诊断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二者联合应用。

[1] 郭天畅,伍彩云,温运雄,等.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0):63-65.

[2] 纪建松,杨宏远,王祖飞,等.超声、CT及MRI随访在肝硬化结节恶变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5):368-371.

[3] 楼益义,龚建兵.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11-212.

[4] 熊浩,彭婕,郑黄华,等.回顾性分析用MR和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67-568.

[5] 严福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T和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及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6):1079-1082.

[6] 宋传东,金晓霞.肝硬化结节中CT与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28.

猜你喜欢

肝硬化结节肝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