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8-01-21刘洋
刘洋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进而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2]。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具有无可替代的较好的效果。呼吸机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越来越普遍, 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疾病的危险期[3]。本院自2011年1月以来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且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 女19例;年龄29~81岁, 平均年龄52.4岁。其中, 各种外科手术后呼吸支持患者5例, 呼吸衰竭10例,脑卒中5例, 慢性阻寒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21例, 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5例, 急性中毒患者3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水肿7例, 其他原因1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应用PB7200型呼吸机, 选择个体化的通气模式,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主要的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A/C)+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A/C以及SIMV+PEEP通气[4-6]。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14 d,46例患者心肺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未出现因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导致窒息、死亡。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的片面认识及对呼吸机产生排斥, 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存在抗拒、焦虑心理。由于患者使用呼吸机后不能正常的交流而产生抑郁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有同情心, 真正做到关心患者,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条件适合的患者可以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可使人身心放松, 调整某些功能紊乱的系统达到稳态, 消除紧张情绪[6]。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鼓舞、激励患者, 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基础护理 限制人员流动, 保持病房洁净,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以提高空气湿化效果;患者床头一般抬高30~45°, 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分泌物的返流[7];保持床单清洁, 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 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常规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腔内细菌导致呼吸道感染, 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应注意观察其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 动态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抢救和处理。
2.3 加强机械通气系统回路的管理 护理人员加强培训、熟悉呼吸机的各项性能, 加强责任心, 认真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 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予以纠正[8]。保证机械通气系统回路不漏气、不扭曲、密闭通畅, 氧气和空气适当比例混合, 保证气流的平衡。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做呼吸机管道细菌培养, 呼吸机的管道和接头24~48 h更换1次, 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检查湿化器中蒸馏水的量以及湿度,及时给予调整[9]。
2.4 气道的湿化 呼吸机人工通气患者的护理中有效的气道湿化尤其重要。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加入化痰及抗菌药物作为雾化。在给予患者进行雾化前和雾化过程中, 要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还可以利用呼吸机上的电热潮化器, 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60%~80%, 达到防止呼吸道干燥、维持纤毛活动的正常生理的要求。同时配制沐舒坦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气管内滴注, 吸痰前滴注5 ml、吸痰后再滴入2 ml, 可以有效的湿化气道以及稀释痰液以利排出[10]。
2.5 呼吸机通气方式的合理选择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呼吸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各项指标出现异常能及时分析其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为避免机械通气肺损伤,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其主要通气方式包括: 间歇指令通气(IMV)、SIMV、间歇正压通气(IPPV)、持续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通气 (PSV)、指令分钟通气 (MMV) 和PEEP、压力调节容量通气(PRVC)、比例辅助性通气(PAV)、容量支持通气(VSV)等。待患者血气分析稳定, 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循环稳定,营养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的撤机时机[11-13]。
3 小结
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抢救核心系统危重患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患者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时,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做好通气系统回路的管理及气道的湿化, 有效的预防或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使用, 做好撤机前后的各项监测,严格掌握撤机方式、撤机时机, 以保证患者顺利撤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