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1高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空腹

高平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项常见疾病, 发病几率较高, 与饮食、遗传及环境因素等有直接关系, 当患者发病后, 胰岛素分泌无法处于正常的状态下, 引发患者的脂肪、蛋白质及糖代谢发生严重的紊乱。2型糖尿病是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最直观表现。目前, 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 有助于加快患者胰岛素的分泌, 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 进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作为现阶段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将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16例,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8例。对照组男35例, 女23例;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5.3±6.6)岁。观察组男33例, 女25例;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56.2±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前,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调整, 指导患者做慢跑、散步及健身操等运动,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 叮嘱患者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3次/d, 0.5 g/次,口服, 用药时间应持续12周[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阿卡波糖治疗, 阿卡波糖3次/d, 50 mg/次, 口服。用药后, 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持续观察, 若患者血糖改善较为明显,应保持原来的药剂量。若患者的血糖改善不明显, 应增加药剂量, 每日最大药剂量需<100 mg, 用药时间应持续12周[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尿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 HDL-C、BMI、TG、TC等血脂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完全消失, 空腹血糖<6.39 mmol/L;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 空腹血糖<7.80 mmol/L;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未改善或加重, 空腹血糖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尿糖(2.02±0.03)mmol/L、餐后2 h血糖(9.22±2.72)mmol/L、空腹血糖(7.73±1.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3±3.52)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72±2.53)、(12.42±2.53)、(9.34±2.42)、(9.78±3.02)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 观察组HDL-C(4.32±0.28)mmol/L、BMI(10.46±5.62)kg/m2、TG(1.43±0.68)mmol/L、TC(5.13±1.25)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1.43±0.42)mmol/L、(12.58±1.06)kg/m2、(3.45±1.34)mmol/L、(6.21±21.03)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36例(62.07%)、有效20例(34.48%)、无效2例(3.45%), 总 有效56例(96.55%);对照组显效23例(39.66%), 有效24例(41.38%), 无效11例(18.97%), 总有效47例(81.03%)。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 在发病后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是现阶段2型糖尿病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4]。其中, 阿卡波糖属于假性四糖, 药物在使用后会抑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延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并且在进食较短的时间内, 患者血糖不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5]。二甲双胍作为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 对肝葡萄糖输出会产生较大的抑制性作用, 促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持续上升, 降低了血糖升高速度, 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6,7]。观察组尿糖(2.02±0.03)mmol/L、餐后2 h血糖(9.22±2.72)mmol/L、空腹血糖(7.73±1.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3±3.52)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72±2.53)、(12.42±2.53)、(9.34±2.42)、(9.78±3.02)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4.32±0.28)mmol/L、BMI(10.46±5.62)kg/m2、TG(1.43±0.68)mmol/L、TC(5.13±1.25)mmol/L, 均优于对照组的(1.43±0.42)mmol/L、(12.58±1.06)kg/m2、(3.45±1.34)mmol/L、(6.21±21.03)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法, 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指标均趋于正常水平, 优化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中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法, 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病症,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使患者疾病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8-10]。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 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指标, 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空腹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空腹喝水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