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不同配伍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01-21赵亚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异丙酚血氧饱和度

赵亚丽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无论采用药物或者手术等方式, 人工流产均对妇女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文献研究表明, 我国人工流产数据持续居高不下, 呈现年轻化、未婚化、间隔周期短等特点[1]。传统人工流产多不给予镇痛剂,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和身心伤害。随着医疗条件与环境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行人工流产术时常选择无痛人工流产, 以缓解手术带来的痛苦[2,3]。本文旨在研究异丙酚的不同配伍方案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比较分析不同配伍方案在麻醉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9月在本院妇产科选择行人工流产患者87例, 年龄18~32岁, 平均年龄(23.21±5.3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配伍1组、配伍2组, 每组29例。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手术前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检查及常规护理干预, 术前禁食水6 h, 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生理基础条件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各组麻醉方式:常规组以异丙酚1 mg/(kg·min)静脉给药进行麻醉诱导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手术, 并在术中持续以0.1 mg/(kg·min)的异丙酚给药量维持麻醉状态, 术中若患者出现意识活动则追加0.2 mg/kg的异丙酚直至活动消失。配伍1组在异丙酚1 mg/(kg·min)术前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0.75 μg/kg的芬太尼。配伍2组在异丙酚1 mg/(kg·min)术前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0.2 mg/kg的氯胺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异丙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觉醒时间, 术前和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常规组:异丙酚总剂量(17.58±0.28)mg/kg、意识消失时间(1.87±0.74)min、觉醒时间(4.54±0.87)min, 术前平均动脉压(86.12±11.24)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4.88±4.81)次/min、血氧饱和度(99.02±0.21)%, 术中平均动脉压 (77.22±12.32)mm Hg、心率 (69.71±5.01)次 /min、血氧饱和度(97.52±0.82)%。②配伍1组:异丙酚总剂量(7.41±0.23)mg/kg、意识消失时间(0.71±0.31)min、觉醒时间(4.74±0.35)min, 术前平均动脉压(86.21±11.16)mm Hg、心率(73.97±4.68)次/min、血氧饱和度(98.92±0.31)%, 术中平均动脉压(71.22±9.78)mm Hg、心率(64.62±7.27)次/min、血氧饱和度(87.32±0.22)%。③配伍2组:异丙酚总剂量(6.39±0.51)mg/kg、意识消失时间(0.56±0.24)min、觉醒时间(4.78±0.88)min, 术前平均动脉压(85.34±12.36)mm Hg、心率(74.57±4.34)次/min、血氧饱和度(99.12±0.11)%, 术中平均动脉压(84.72±13.08)mm Hg、心率(75.12±4.32)次/min、血氧饱和度(99.03±0.34)%。三组异丙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觉醒时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配伍1组术前和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配伍2组术前和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及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提高, 大多数患者在选择人工流产时, 多选择无痛人工流产[4]。由于人工流产在大部分医院属于门诊手术, 因此在麻醉方面常要求诱导时间短、觉醒时间快, 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的麻醉方案[5-7]。有文献研究证实异丙酚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是一种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 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 苏醒迅速而平稳, 不良反应少, 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麻醉及重症患者镇静[8,9]。但其镇痛作用相对弱,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大。芬太尼, 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 作为麻醉辅助用药[10]。氯胺酮为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剂使用。辅助麻醉性能较弱的麻醉剂进行麻醉, 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复合使用[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异丙酚总剂量(17.58±0.28)mg/kg、意识消失时间(1.87±0.74)min, 配伍1组异丙酚总剂量(7.41±0.23)mg/kg、意识消失时间(0.71±0.31)min, 配伍2组异丙酚总剂量(6.39±0.51)mg/kg、意识消失时间(0.56±0.24)min, 三组两两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觉醒时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配伍1组术前和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配伍2组术前和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异丙酚的不同配伍实施人工流产麻醉, 在麻醉安全性方面不同配伍方案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配伍芬太尼、氯胺酮能够减少异丙酚的总使用剂量, 异丙酚配伍氯胺酮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方面几乎无影响。

综上所述, 异丙酚是人工流产的常用麻醉用药, 从减少麻醉药品使用剂量, 降低麻醉副作用等不良风险事件的角度出发, 采用复合配伍的麻醉方式, 能够减少因大量使用异丙酚的副作用风险的发生, 建议以小剂量氯胺酮作为配伍方案,因其在麻醉后生命体征改变方面几乎无影响。

猜你喜欢

异丙酚血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