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段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1-21冯嘉
冯 嘉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介入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胆管癌(carcinoma of bile duct)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大多起病隐匿,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在胆管癌的早期可进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是胆管癌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措施。在胆管癌的中晚期,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此时也丧失了手术的最佳时机[1]。为了解除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采取介入治疗的手段,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中下段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40例。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7.3岁,男性28例,女性12例。全部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符合胆管肿瘤诊断标准,并进行胆道钳活检明确诊断。TNM肿瘤分期均为Ⅲ~Ⅳ期;高分化者2例、中分化者21例、低分化者17例。所有患者均已经发生严重黄疸并无外科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愿意接受介入治疗。
1.2 治疗方法:采取胆道支架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并进行放射性粒子链植入的方法。化疗应用顺铂联合5-FU,粒子链为125I。
1.3 操作过程:在患者右季肋区消毒铺孔巾,1%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部麻醉。应用22G穿刺针刺入肝内胆管,成功穿刺肝内胆管,顺序置入扩张子,交换置入导丝,引导置入5F导管,进行胆管造影,确认胆管梗阻部位。交换置入硬导丝,引导置入9F导管,引入导管活检钳,钳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拔出鞘管后置入10F引流管,并妥善固定。经患者股动脉穿刺,置管于肝动脉,经导管持续泵入顺铂60 mg,5-FU 1000 mg,灌注化疗时长40 h,周期为1个月。引流管置入2周后放置胆道支架,并行125I粒子链植入。根据胆管梗阻长度及肿瘤范围计算所需粒子数量。
2 结 果
通过定期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本组患者进行了2~12个月的随访。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1.5 d,通过Cox多变量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生存的保护因素。首次治疗后,4例患者再次出现胆道梗阻,给予球囊扩张成型及粒子链植入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行胆道钳活检后出血,给予药物止血;4例患者出现季肋区疼痛并伴高热,对症处理后,症状1周后消失。围治疗期内无死亡病例出现。
3 讨 论
对于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姑息引流治疗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该法能够快速引流梗阻的胆汁,降低胆道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生存期[2]。其中内支架植入后可恢复患者原来生理通道。从而使胆汁排出至十二指肠[3]。动脉灌注化疗可保证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药效持久。有学者报道5 -FU联合顺铂等化疗药物对于胆管癌有较好疗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125I粒子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4-6],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实用,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
对中下段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首先要解决的是控制黄疸,提高生存质量,并且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单一的治疗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多种方案协同治疗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在本研究中,采取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一治疗相比,并无提高。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此方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