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牛前胃弛缓
2018-01-21张骞
张 骞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畜牧兽医局安国工作站,744000)
前胃弛缓是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病理复杂,有原发和继发。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以及所见症型,拟定不同的治法,随症加减诊疗牛前胃弛缓,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辨证施治
1.1 脾虚腑实型
精神抑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或停止。鼻干,结膜充血,口色红,舌苔黄腻,口唾液短粘,瘤胃压紧等揉粉或固体。听诊瘤胃蠕动频率少,强度弱,瘤胃蠕动失能;肠音弱,皮瓣和真胃声音弱;尿短红肿,排便量少,有粘液附着;右肷部触诊有疼痛。他振动水声较多;有病的动物有腹痛现象。直肠检查:一些患病动物的直肠是空的,大多数直肠就像杏大小的干粪球堆积,粪球之间有黏液,有时可以通过直肠接触粪便球。
这种综合征主要由脾虚、腑实、胃肠气滞、气血瘀阻引起的胃肠郁滞所致。治疗应从标本、健脾胃、活血化瘀、润肠排便等方面进行。方用当归导滞汤加减:
油炒当归 赤芍 白术 茯苓 三仙 厚朴木香 二丑 大黄 千金子 番泻叶 郁李仁 杏仁 桔梗(用量根据畜体大小,各 25~45g)清油250—500ml为引。
加减:热邪入血加生地、蛇床子、玄参,滋阴生津;气滞血瘀严重,加桃仁、红花,促进血循环;气虚时加党参、黄芪补益;肺气不通时,增加桔梗、杏仁的用量。
1.2 脾肺气虚型
1.2.1 发热动物表现为脉象、呼吸增多、耳角根热、口红、口黏、结膜充血、气短、脉搏浮动数。
1.2.2 两种胃部症状:体温正常,寒战,鼻清,口液薄,口白或微红,呼吸音强,静脉数目浮动。
当脾肺气虚时,动物的临床表现是呼吸急促,频率比心跳快1∶1或更快。食欲不振,饮欲基本正常,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粘稠。
脾肺气虚的实质是脾气虚弱,清气肺不升,导致气虚、脾输失肺。因此,治疗应以健脾调肺为基础。健脾利肺散加减:
瓜蒌 沙参 麦冬 杏仁 桔梗 厚朴 白术茯苓 香附子 神曲 麦芽 山楂(各30~50g)
加减:如有胃肠积滞,可加大黄、郁金、李仁、番泻叶;如有气滞血瘀,可加当归、红花;如体虚,加党参、黄芪。
2 对症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对症治疗,对疾病的治疗起到有益的作用。
为了预防便秘中的炎症、变性和坏死,作者一般采用抗生素来预防胃肠道长时间积聚、体温升高时便秘区的炎症、变性和坏死。为了促进胃肠动力和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当瘤胃环境偏酸,机体自身酸中毒时,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促进体液代谢。腹膜炎时,应静脉注射抗生素,腹腔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病程长,瘤胃积水及含量酸败时,应及时进行胃引导,以改变瘤胃环境。对于严重脱水的动物,应补充大量液体,功能衰竭时应加入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
3 讨论
前胃弛缓的实质是脾虚腑实。脾虚不运,腑实不纳。在辨证施治时,应特别区分是脾胃虚弱型,还是脾虚腑实型,还是脾肺气虚型。不论哪一型,其临床表现均为脾不健运和胃不受纳,因而饮水、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脾不健运、胃不受纳致水谷不化则气血无源,所以病畜表现精神沉郁,倦怠无力;脾气不升、脾不布津致水湿内停,常可形成脾虚泄泻;或虚热内生则津枯肠燥而发生便秘,便秘可导致胃肠气血淤滞,气机不畅。所以,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应本着健脾理气、消积导滞、祛瘀活血、润肠通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