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管理模式解决肉类产业“三方共输”困境的趋势分析

2018-01-21严涛

中国猪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肉类畜禽困境

严涛

肉类产品包括动物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可以直接烹调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罐头、香肠等肉制品后食用。消费方(消费者)、生产方(养殖企业)和监管方(监管部门)是肉类产业的3个重要参与方。本文通过介绍生产方的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了肉类产品市场“三方共输”的困境,并提出具体解决“三方共输”的方法。

1 “三方共输”困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1 “三方共输”的现状

消费方面临的困境是无法选择自己需要的肉类产品。目前,肉类产品信息不对称现象较普遍,生产方很少给消费方提供肉类产品的品质、口感、风味以及食品安全等相关的量化信息。消费方在购买肉类产品时,因信息不全,无法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最终,消费方只能根据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盲目购买。

生产方面临的困境是“质优价不优”。孙世民等[1]实地调查了养猪场(户)不愿采用良好生产行为的原因,69.82%的受访养猪场(户)将生猪销售时不能“优质优价”排在了第一或第二位。在“质优价不优”的环境下,高品质肉类产品表现出成本高、利润低,低品质肉类产品则是成本低、利润高,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质优价不优”阻碍了生产方的良性发展。

监管方面临的困境是投入和收效不对等。肉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事关国计民生,监管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在生猪养殖的生产过程中,监管机构并不能也难以实现对生猪养殖全过程的监管[2]。

1.2 “三方共输”困境的原因分析

1.2.1生产方无法提供满足监管方需求的生产数据

生产数据是可以准确地描述和判断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以及产品品质的数据。肉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畜禽从幼体到成体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包括屠宰企业对畜禽的屠宰、储存以及肉类产品的分割。肉类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就是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屠宰加工等过程的管理。肉类产品的生产数据除了屠宰、运输、储存等数据外,还应该包括畜禽生长发育中所使用饲料、疫苗、兽药等的种类和剂量。

根据畜禽生长发育的特点,认为肉类产品的生产数据由4部分组成:①畜禽的体重、体形数据,可以反映肉类产品的生产进度;②畜禽的饮食、饮水、心跳、体温、呼吸、血液等数据,可以反映肉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判断生产过程的健康程度;③畜禽运动量、脂肪含量等数据,用于判断肉类产品的品质和等级;④畜禽的疾病数据,指畜禽从幼体到成体的体质状况,发病次数以及用药剂量等。

目前,生产方收集提交的数据,例如畜禽品种、饲料投放时间、免疫时间等,大部分是记录生产方管理内容的管理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描述和判断畜禽的生长发育过程(即肉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根据生产方提交的管理数据,监管方无法对肉类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和全程监管。

1.2.2生产方无法提供满足消费方需求的产品数据

肉类产品的生产数据指可以用于描述和判断肉类产品品质、口感风味和食品安全的数据,例如畜禽生长期的运动量、脂肪含量、体温监测、血液监测等数据,是消费方需要的产品数据。

当前,畜禽生产管理模式通常有2种:规模养殖场和中小型散养场(户)。规模养殖场在畜群管理方面,通常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用于成千上万头(只)畜禽的饲养管理,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因此,规模化养殖场更关注于群体数据,较少关注和采集畜禽个体的生产数据。畜禽个体的生长发育是独立的、具有个体差异性的过程。每个畜禽个体就是独立的肉类产品“生产车间”。畜禽群体的数据无法用于描述和判断每个畜禽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缺乏畜禽个体的生产数据,就无法提供每块肉的产品数据,或者只能提供完全一样的群体数据。

肉类产品是非标准化产品,每块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口感通常会存在差异。消费方在选购肉类产品时,会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或拟做菜肴,选择特定的肉类产品。如果没有每块肉的产品数据,或者只有完全一样的群体数据,消费方就无法判断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进而导致消费方无法根据肉类产品的品质选择肉类产品。因此,价格等其他因素就会成为影响消费方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而导致生产方“质优价不优”的困境。

1.2.3 缺少为消费方服务的肉类产品品质分级标准

当前,畜牧业的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标准体系不够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3]。同时,现行肉类产品品质分级标准的专业性较强,例如将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作为分级指标之一,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消费方在选购肉类产品时,很难使用现有的分级标准自行判断肉的品质,导致消费方无法根据品质的优劣选购肉类产品,最终导致生产方“质优价不优”的困境。

1.2.4公信力体系被破坏,引发信任危机

近年来,虚假广告、假冒专家和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对公信力体系造成了破坏。周培璐等[4]研究发现,近几年发生的食品认证造假事件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认证信任危机。刘增金等[5]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诚信度需提高的背景下,食品消费市场的突出矛盾由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渴望转变为对食品信息的信任。

2 个体管理模式解决肉类产业 “三方共输”困境的路线和趋势分析

2.1 解决 “三方共输”困境的路线

监管方需要对每块肉类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消费方在选购肉类产品时,需要了解每块肉类产品的品质、口感风味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量化差异。

目前,作为生产方的养殖企业对畜群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群体化管理,通常不采集每个畜禽个体的生长发育数据。

当前,只有先解决消费方和监管方的困境,生产方的困境才能得到解决。要解决消费方和监管方的困境,生产方需要提供畜禽个体生长发育全过程的生产数据。要获得畜禽个体的生产数据,生产方最好采用畜禽个体管理模式,即对每个畜禽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管理。

解决“三方共输”困境的路线是:第一,监管方应制定肉类产品生产数据的行业标准,包括定义、数据采集种类、存储和传输方式等,并说明肉类生产数据与品质、口感、风味和食品安全等指标间的量化关系;监管方通过监管每个畜禽养殖过程的生产数据,实现对肉类产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和全程监管。第二,生产方采用个体管理模式,按照肉类产品生产数据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采集每块肉类产品生产全过程(即每个畜禽个体生长发育全过程)的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并将相关数据实时提交到监管方监管的数据库。第三,消费方认可肉类产品生产数据,并根据生产数据与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口感的量化关系,结合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自行判断选购需要的肉类产品。第四,促进肉类产品产业实现“质优价优”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2.2 畜禽个体管理模式的4个管理方面

肉类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就是对畜禽生长过程的管理,畜禽生长过程的管理方面有以下4种:生活环境、营养物质、各类药物和物理运动。

“生活环境”指畜禽养殖圈舍和运动场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卫生情况等。“营养物质”指为畜禽提供能量和营养的饲料、添加剂等。“各类药物”指的是具有提高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一些中药和西药等。“物理运动”指根据畜禽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能力,为畜禽设计特定的包括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运动方案,达到优化和提高畜禽生长发育、肌肉质量和免疫能力的目的。

2.3 个体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其生活环境、营养物质、各类药物和物理运动等进行个性化管理时,其适用范围、管控能力、管控目标、管控路径、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等特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适用范围衡量,“生活环境”用于个性化管理时,投入成本大但经济性较差。

从管控能力衡量,“各类药物”>“物理运动”=“营养物质”>“生活环境”。其中,“营养物质”的管理通常是被动型的,除非强制定量饲喂,“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是由畜禽自身决定的。其他3方面是根据管理的需求主动实施的。

从管控目标衡量,“生活环境”和“营养物质”的管理目标通常是追求畜禽最佳的饲养管理环境,这两方面更适合生产品质不需要变化的肉类产品。“各类药物”和“物理运动”则用于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和促进畜禽生长发育速度,其管理目标通常是追求畜禽最佳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程度,当其用于改善肌肉质量时,其管理目标通常是多样化的。

从管控路径衡量,“营养物质”和“各类药物”是外源性的,是需要向畜禽体内引入的外部物质。“生活环境”和“物理运动”是内源性的,通过环境和运动刺激畜禽体内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

从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衡量,“生活环境”和“营养物质”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各类药物”的发展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物理运动”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运动健身和免疫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畜禽养殖领域研究较少、发展较慢。未来,如果将“物理运动”已获得技术和成果应用于畜禽,畜牧业将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综上可知,“物理运动”不仅符合个体管理模式的需求,也能满足不同消费方对肉类产品不同的需求,适合用于畜禽养殖中的个体管理模式。

3 结论

肉类产品产业中,生产方能否提供满足监管方和消费方需求的生产数据,是肉类产品产业能否解决“三方困境”的关键。生产方需要通过改变生产管理模式,才能获得满足消费方和监管方需求的生产数据。

未来,个体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消费方的需求,定制千人千样的肉类产品,而且,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畜禽个体生产数据的挖掘,也有利于智慧养殖的落地应用。

猜你喜欢

肉类畜禽困境
波黑肉类进口远超出口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跟踪导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