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将才”的“匠心”

2018-01-20孟骁骁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匠心工匠精神

孟骁骁

摘要:现代战争中,对“将才”的要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五过十材”等内容,更需要有一颗“工匠之心”。培养“将才”的“匠心”应着力从“敬、精、专、钻”四个方面明确认识、狠下工夫。

关键词:将才 工匠精神 匠心

中图分类号:K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49-02

古往今来,大凡经典战例,总离不开“将才”之功。这里的所谓“将才”,泛指各级各类优秀的军事将领。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军队的指挥者,是否具备“为将之才”往往成为统兵打仗、克敌制胜所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各种经典兵书中,对“将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标准要求的论述可谓蔚为大观。如作为我国古代军事圣典的《孙子兵法》中概括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而在我国另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古典著作《六韬》中,对“将才”的条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中的“论将”一篇中指出:“将有五材、十过。”“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不难看出,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六韬》,乃至其他相关的军事著述,在对待“将才”的标准和要求方面,尽管表述不同,论理有别,但其核心思想是相同或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再纵览古今战事,无数的事例和人物都向我们证明,凡是真正的“将才”,首先都必须具有勇敢、智谋、诚信、友爱、严格、忠诚等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也必须避免和戒除轻敌莽撞、贪功好利、残忍无爱、怯懦轻信、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等不良习性和作风。可以说,以“五材十过”等为要义的“将才”标准,不仅昭示着崇高的为将之德,也体现着独特的为将之能,同时更蕴含着严格的为将之戒,而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可以称得上就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文化以及战争实践中的为将之道。

社会总是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现实与未来的回应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将才”的标准不仅总是深深印刻着历史传统的烙印,同时也必然时时充填着时代进步的新内容。同过去相比,战争的形式日新月异,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所以对于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军事指挥者来说,不仅需要深刻领悟并努力践行传统军事思想文化之中优秀的为将之道,更需要的是对各种战争中所需要的人员、装备、技术、战场环境等内容有更深刻、更专业的理解和把握,即更高的职业素质。新形势下“将才”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必然要求就是还需要为将者必须具有一颗独特的“工匠之心”。

所谓“工匠之心”,就是能工巧匠之心,实际上也就是时下国人正在大力弘扬和倡导遵行的“工匠精神”。概括地说,“匠心”是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所推崇和追求的职业品质。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或者如人们常说的爱岗敬业是这种精神的最核心的思想基础,专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是这种精神最鲜明的行为标准,高超的技艺水平和精湛的产品成果是这种精神最根本的目标追求,而“能工巧匠”则是这种精神最崇高的人格称号。

现代的军队和军人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其根本职责就是“生产”国家安全这一特殊的“产品”。国家的和平、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康,始终是军队和军人最根本的职业目标和“产品标准”。 所以,作为职业军人,特别是“将才”必须首先具有对军人职业的热爱和忠诚,从军报国、不畏牺牲、追求胜利等也始终应当是包括“将才”在内的所有军人必备的崇高职业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而这些恰恰也是“匠心”的应有之意和基本要求。其次,如果说企业的产品不合格可以召回或修理,工匠对作品不满意可以重做甚至毁弃,其代价通常只是人的精力和原材料的耗损成本,而军队和军人的“产品”不能“重做”,也无法“召回”,战位上的一个失误,战场上的一次失败,不仅仅表现为相关财力、物力的损失,而且往往意味着军人的鲜血、生命和尊严的付出,更有甚者,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安危。因此,每一个军人,尤其是各级带兵打仗的“将才”需要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更加严格的定力与专注,更加需要精益求精。同时应该看到,当今世界,伴随着高、精、尖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广泛运用,陆、海、空、天、网等多领域、超视距、全方位的角逐与掌控,越来越成为现代战争的必然态势。科技化、专业化、集成化甚至智能化等越来越成为各种军事活动的显著特征和现实要求。作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将才”,无论是潜在的“对手”,还是我们可能面临的战争,无论是手中紧握的装备,还是我们所率领的新一代士兵,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带兵打仗、克敌制胜最重要的因素和条件,部队中的人、财、物、事,育、管、训、战等方方面面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精准高效的专业化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

现代的“将才”培养出一颗“匠心”是一个涉及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的系统性问题。这不仅要求我们的“将才”必须始终牢固树立从军报国、爱军习武的军事职业品质和精神,自觉历练并养成“以战为本、精武强能”的职业作风和战训指挥本领,同时也需要坚持科学有效的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方法。总结借鉴不同职业中能工巧匠们成长成才的经验,结合新形势下改革强军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要真正树立和培养“将才”之“匠心”应当着力从“敬、精、专、钻”四个方面明确认识、端正态度并且狠下工夫。

所谓“敬”就是敬业,就是军人对国家和人民以及对军事职业的崇敬和忠诚。它要求我们的“将才”从军报国、备战打赢的使命担当不能忘,战训结合、思战谋战的战斗意识不能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能丢,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战斗力标准不能改。如果离开了“敬”,不仅“匠心”无从谈起,而“将才”也失去了正确的根基,不可能真正练成。

所谓“精”就是指精业,这不仅包括对本职岗位战略战术和相关军事技术技能的精通,更要求我们对每一项战训任务和本职工作都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努力做到精准,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工作成果上追求精品。 实践中,就是要培养和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专心致志、细致入微、精准高效。必須立足战位,学会对标,善于较真,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分心走神,本职工作必须出实招、重实效、下实工,不练假把式,不搞花架子。

所谓“专”就是指专注、专业和专长。一方面,作为“将才”必须始终专注于战争、战略、战术,始终着眼部队战斗力的长远建设,始终保持大敌当前的危机感、紧迫感,真正做到心里时刻装着敌情,眼睛永远盯着对手。始终视岗位为战位,强化备战打仗思想,把备战当作本能,真正做到常思常忧、常抓常备。另一方面,“将才”还应当学专业、懂专业、练专长、成专才。要以专业精神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认识和遵循科学规律,历练自身专业特长,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专门人才。

所谓的“钻”就是指钻研,就是要勤学苦练。这是培养“将才”之“匠心”的实践落脚点。要成为真正的“将才”,不仅要有钉子精神,从点滴入手,勤学善学。还要紧紧咬住战斗力这个标准,深研细究,学以致用。在“钻”的问题上同样需要我们做到抓铁有痕、落地有声,也更加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2]六韬[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付守永.工匠精神[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匠心工匠精神
永恒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老艺人的匠心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