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2018-01-20仲云香
仲云香
摘要:教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保障高校教学工作有秩序、高效开展,可谓是教学工作有效运转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力度的加强,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领域的发展需要,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并从项目管理人员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为相关研究人士带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164-02
教务管理工作是确保高校正常运作的重要内容,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高校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模式日渐丰富,以上现象均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增加了其工作压力。若想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就应当顺应形势变化,运用高效的、规范的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教务管理水平,顺应高校的发展趋势。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所谓的教务管理指的是高等院校相关管理人员结合院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育需求、管理规范以及管理原则等内容,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财力、人力、信息、物力以及时间等因素加以整合,使之汇为凝聚力,确保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笔者针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律性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体现了多因素、多序列以及多层次等特点,工作开展过程中体现了动态性,这一过程中也极具循序渐进以及流程性强的特征,每个工作环节、工作时间以及工作阶段内的教务管理工作其内容大体相同,虽说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但都可结合教务工作流程保证其效率和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期间出现中断以及脱节等现象,尽可能减少对后续工作的不利影响。[1]
(二)繁杂性
教育工作内容涉及因素较多、涵盖面较广,此工作质量将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小到成绩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排课工作等,都要求领导在决策过程中提高执行力,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引导性优势,通过有效的组织以及协调,将各类繁杂、棘手问题妥善处理。[2]
(三)政策性
在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将政策要求贯彻落实,其中涉及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规的,必须将其渗透给师生,使教师以及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党的政策内容,要求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以及二次教育等各类途径,强化自身政治修养,领悟政策条款,全面推行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做到有理可循、有章可遵。[3]
二、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其来源有所不同,导致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即便存在高学历管理人员,但也未受过系统化培训以及理论知识渗透,缺少对于相关业务知识的掌握。他们大多数都会先上岗后学习,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但在这一过程中很难做好自身定位,肩负工作职责,对于规章制度的了解严重不足。[4]实际工作中也显得力不从心。现阶段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意识到引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以体现教育的信息化特色,而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认识困难、理解障碍等各类问题。[5]
(二)教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工作后无法直接看到成果,缺乏归属感以及成就感。除此之外,现阶段许多高校对于教务管理工作的职业发展缺乏关注,很难解决管理人员职称以及晋升等各类问题,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教务管理团队人员不稳定,人员外流现象严重,同时也面临着队伍成员变动频繁的现象。
(三)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够
如上所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体现事物性以及日常性,工作中任务繁多、涉及面广,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环节通常依照惯例和上级指示完成工作,听从领导安排,缺乏工作主动性,不会主动创新工作模式,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改革创新的动力,大多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其管理水平均较低,很难得到进步。[6]
三、解决教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建议
(一)通过培训以及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现阶段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不足以及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建议可通过培训以及二次教育,或利用专题培训会等方式,编印学习资料,引导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攻读高层次学位,积极参与到名校参观学习活动中,进行二次充电,加强对于工作流程的熟悉度,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准。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
高校领导首先应重视教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强化对于教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研究力度,可积极落实教务管理工作研究活动,鼓励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创新,使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思维,针对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通过不断探寻的方式加以解决,相应提高管理水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得管理工作有规划、有目的以及有组织地开展,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更具成就感,在工作中發现乐趣。
(三)制定系统化的教务管理机制,调动销售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可有效利用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在此过程中,还应构建完善的教务管理岗位责任体系,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不仅如此,还要使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实现分工到人,通过完善的考核制度,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量、定期以及定性考核、评选,最终被评为优秀教务人员的,给予津贴、职位晋升等奖励,运用这一方式,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可能使每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责任意识。
(四)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教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涉及海量的信息,内容繁杂,同时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只有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管理,方可令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规范,使教学工作高效落实,比如,当前许多高校都引入教务管理信息技术,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绩管理、学籍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等各项工作中,节省了物力以及人力,同时降低了错误发生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加之缺少必要功能,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反复重复一项工作,增加了数据维护工作量,很难体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特色,也无法保证教务管理工作水准。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入硬件以及软件等设备,并购置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技术等,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加以完善,使之功能更加丰富,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此过程中,也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构建沟通平台,引导师生养成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的良好习惯,使信息传输效率得到相应提高,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五)制定教务管理制度,保证教务管理工作高效、科学以及规范地开展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制度理念,而后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同时确保其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保证教学秩序,结合社会发展情况以及高校的人才培育需求,参考相关的政策法规内容,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科学的、严谨的以及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制度的设定环节,必须体现人文性、科学性以及政策性特色,使制度具有参考价值。除此之外,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还要严谨依照规章制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引导,确保教学活动开展更加高效,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最终为高校的长远化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心理教育,体现教务工作的引导性作用
教务工作人员还应重视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存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及时排解压力,产生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其自身的生活以及学习。除此之外,随着招生规模的拓展,其中难免存在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来自边远山区或农村,在心理上肩负着巨大压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宣传力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设心理教育队伍,针对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引导这部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督促其努力学习,为日后的发展以及进步奠定基础,实现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所肩负的压力较大,他们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面极广,体现了一定的艰巨性、长远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思想路线等,逐步探索出一个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务管理方案,将管理重点放置在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层面上,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身价值,为高校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丽丽.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教务管理的应用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4,26(31):239-240.
[2]刘桢.高校教务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8):143-144.
[3]黄丹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3):206-208.
[4]段秀娣.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丝路视野,2017,31(24):34.
[5]陈文文.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9):238-240.
[6]王亚.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2):29-30.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