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辽宁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0年的必要性
2018-01-20顾春梅
顾春梅
摘要:40年弹指一挥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拉动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增加税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内部问题,治理结构不完善;外部问题,营商环境不健全,存在政商不清、不亲等现状。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40年中非有制经济发展进行总结、回顾。
关键词:研究 非公制经济 40年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126-02
一、非公有制发展的理论现状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理论方面主要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性质、发展阶段、地位、影响因素、制约因素、路径选择等方面。实践主要侧重于个案的研究,完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具体来说:
从内涵、性质来看,专家们从几个角度来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从所有权角度出发,它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言的,实际上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同胞投资独资和外商投资独资经济等的总称;从法律角度出发,从财产权的界定区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指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营形式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即民营经济,具有民有、民营、民享的特性。
从地位、作用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附属地位到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到和公有制同等重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9年至1988年,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就是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属于从属地位,具有依附性。此时期国家持“看一看”的谨慎态度,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提倡、不宣传、不抵制。1989年至1997年,非公制经济的主要表述是私营经济,这一时期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提出把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允许其存在,并继续鼓励其发展。1998年至2002年,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2003年至今,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的提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非公有制经济这一提法登上舞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影响、制约因素来看,学者主要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展开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内部影响因素论述主要集中在内部治理结构、企业文化、资本积累、生产运作模式、企业营销服务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如有学者阐述家族式管理、家族式决策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的最直接动机是获利,为了获得更大化的利益,采取违法违规经营,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劳资关系紧张,存在克扣工人工资等现象,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因素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如有论述非公制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不平等的,遭受非国民待遇的,论述非公有制经济面临众多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论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传统思想束缚有关的,论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的。
从对策、路径选择来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如有学者提出从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找原因,扩大自身规模,提高競争力,进行特色经营,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对自身的战略进行适时调整,对传统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等,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有学者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破除传统思想束缚;有学者提出应该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真正的国民待遇,破除“三门”;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研究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认清我省经济发展的形势。辽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在历史发展中曾被喻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可是在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2.5%,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2017年上半年辽宁GDP增速仅为2.1%,在全国排名仍是垫底。2017年辽宁省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全年经济增速为4.2%,代省长唐一军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全省经济形势在好转,政治生态在净化,营商环境在改善,干部作风在转变。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但在当前阶段,我省和南方城市相比,经济发展依然有不足之处。南方城市经济发展快,主要原因在于非公有制经济活跃,上市公司数量多,名牌企业多,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意识浓厚。而反观辽宁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全部数量的99%,但上市企业不多,目前我省上市企业数为74家,仅占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总数3462家的2%。辽宁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一方面,辽宁省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矛盾,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治理结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生产成本过高、负担过重问题,企业家信心问题,等等。这些都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研究非公有制经济能够在认清形势前提下增强信心。能够使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更加清晰地认清当前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形势,抓住我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一带五基地”、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等的实践中,有利于发扬企业家精神,使其放大格局、放宽眼界、放开手脚,大展宏图。能够使全省各部门认清形势,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策惠企,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认知,使企业家在我省放心投资、顺心办事、安心创业。
研究非公有制经济能够理清思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首先,解放思想,创新发展。2017年辽宁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100家,今年,继续深化实施“科技创新六项行动”,全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年”“高新区建设年”“科技成果转化年”及“高企三年倍增计划”重点任务落实。其次,发展实体经济,防犯金融风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辽宁省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创新融资产品、搭建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方式,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打造金融融资合作新平台,疏通金融进入小微企业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等问题。第三,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机制,使其做大做强,做长做久。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引进人才,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第四,着力加强“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使市场主体的一切行为都在阳光下合理合法地进行,抓政策,促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环境、人文环境等。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