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用预设角度浅析脱口秀《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

2018-01-20阴悦章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阴悦章

摘要:研究旨在通过语用预设理论分析预设与娱乐节目中言语幽默的关系。笔者首先区分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区别,阐述了预设与幽默生成的关系并列举了能够生成言语幽默的预设的分类,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笔者以《吐槽大会》作为语料,通过6个例子解释了不同的语用预设如何生成言语幽默。

关键词:语用预设 言语幽默 脱口秀 《吐槽大会》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58-03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视角下,预设(presupposition)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文章首先对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而为阐述预设与言语幽默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了进一步说明预设如何促成言语幽默的生成,笔者基于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回顾了前人在研究预设与言语幽默生成时所常用的研究方法,从而取长补短,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标准。

文章以网络脱口秀《吐槽大会》作为语料,对节目中出现的幽默片段进行解释和分析,为语用预设在脱口秀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例证,为语言节目中产生幽默的技巧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文献综述

预设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1892)提出。他认为,每一个言语的断言(assertion)都应包含预设,在断言中所提及的名词,必定有所指向。对于以上观点,英国哲学界罗素(Russell,1905)提出了反驳。他认为,虽然句子可以有所预设,但是如果句子本身就是假的,那么其预设也是假的。

后来,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Strwason,1950)对罗素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将预设研究引入了语言学范畴。他指出,句子没有真假,只有句子使用的才有真假。对于上文的例子,斯特劳斯认为如果预设的事物不存在,只能算作预设失灵(presupposition failure),并不能代表其真值关系是假的。综上所述,预设可以通过以下的真值关系表达出来:当p预设q时,若p为真,则能推断出q为真;若p为假,亦能推断出q为真;但当q为真时,无法判断p的真假。

随着预设理论的发展,其在语用学上的争论也在同时进行。John I.Saeed(1997)对预设进行了二分,阐述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所关注的侧重点。他认为,语义预设将句子视为外部事物(external objects),并不关心其产生的过程,更不必在意发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态度。句子意义应是句子的属性,而不是会话的参与者构建的。相反,语用预设将句子视为交际活动中,人们所产出话语(utterance),则预设必须考虑到会话的参与者与语境。

近年来,关于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研究十分活跃。蒋冰清(2009)就通过预设的分类、特性、使用等多个方面阐释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此外,诸多学者分别通过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可撤销性、单向性与隐蔽性对剧集如《生活大爆炸》《老友记》《屌丝男士》和脱口秀《金星秀》进行了预设与生成幽默的研究(邱志华,2012;李瑶,2014;任苗苗,2015;廖玉慧,2016)。因此,笔者将关注于预设的合适性、共识性、可撤销性、主观性与隐蔽性这五点,对于网络脱口秀《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

若要将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联系起来,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乖讹论。刘乃实(2005)认为,乖讹是为事物之间的不相称与不和谐,是产生幽默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发话人的预设与听话人的理解产生矛盾或者不和谐时,就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结果与讨论

本文将关注分别关注预设的合适性、共识性、可撤销性、主观性与隐蔽性这五点对于网络脱口秀《吐槽大会》中的幽默生成进行解读和分析。基于以上五点,笔者将每个方面选取1~2点,共选取了6个典型的语料来进行展示。

1.预设的合适性与幽默的生成

预设的合适性指的是预设需要通过逻辑和语境推理出来。预设的合适性有助于发话人正确地发出言语行为,并使听话人正确地理解该行为(何自然,冉永平,2009)。错误地理解预设,使用错误的预设,或错误地使用预设都会违背预设的合适性。

[例1]池子:接下来是朱桢老师,朱桢老师这个脱发确实是有点严重。这发际线一年年往后,你再不治的话,就快到腰了我跟你讲。

在这个例子中,为了节目效果,吐槽者池子抓住了嘉宾朱桢的脱发进行调侃。一般人们使用“发际线高”这个词来形容脱发严重,按照正常的逻辑来判断,脱发最严重的结果充其量就是秃顶。但是,池子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发际线的移动上,表示“再不治的话”发际线会越过头顶,直达腰部。因而,常人按照逻辑推理出的预设和池子所表达的话语产生了矛盾,违背了预设的合适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2.预设的共识性与幽默的生成

预设的共识性指的是交际中,发话人和听话人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或者语境知识,从而导致沟通的顺畅。由于语言的经济型,这部分预设不必说出也能造成幽默。这类预设导致的幽默生成,对发话人和听话人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我们仍在《吐槽大会》中找到了一些例子:

[例2]池子:……而且他(王建国)很暴躁嘛,但他是个东北人,我就能理解。你们可能不敢相信,台上还有个东北人——劉维。(看向刘维)你也是个东北人。我就在想,这人与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近年来,以东北方言为媒介的艺术作品常常以其夸张的表演模式,塑造了无数性格直爽阳刚的荧幕形象。另一方面,中性风格也在娱乐圈中盛行,许多娱乐公司将其艺人如法炮制。吐槽者池子正是抓住了这一交际双方共有的信息,将嘉宾刘维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的中性风格与“东北人”所特有的阳刚形象做比较,产生了浓烈的不和谐,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3.预设的可撤销性与幽默的生成

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通过发话人对自己先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否定,从而产生矛盾,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对预设的撤销,也分为语言性撤销和非语言性撤销,两者的区别在于发话人是否明确提及了导致撤销的字眼。以下我们分别举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例3]池子:蔡国庆老师,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男歌手,上春晚次数21次。我很惊讶呀,他是流行男歌手,对不对,什么时候中国流行音乐变成这样了。

吐槽者池子通过“中国流行音乐男歌手”“上春晚次数21次”来形容嘉宾蔡国庆,预设了其是一位极受欢迎的人物。但是紧随其后,他又通过反问句“什么时候中国流行音乐变成这样了”的话语来撤销了自己先前的预设,讽刺蔡国庆的音乐作品并不符合中国流行音乐应有的标准。如此一来,表演者的预设与话语正好相反,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利用预设的可撤销性达成幽默,不仅能凭借话语上的明显指出来达成,也可以使用非语言的手段达成。例如

[例4]池子:大家好我是池子。上一期节目,我确实是没有来。很多网友问我,池子你为什么不来。我就回答他们,你们想嘛,《吐槽大会》三期我都上了,我靠的是什么,实力,对不对,经济实力。

吐槽者池子本身想通过自己已经参与过整整三期节目的事实,预设了其优秀的演绎技能,这一点在他的话语中也有所表达。但是紧接着,池子通过在“实力”一词前加上了“经济”两个字,将其能够参加节目的原因预设为金钱购买的结果。虽然说话人没有明确否定自己的预设,但是前者抬高自己,后者贬低自己,使得原先预设被取消,从而产生矛盾,达到幽默的效果。

4.预设的主观性与幽默的生成

预设的初衷是发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能够通过已知的知识达到沟通的顺畅,但是预设具有主观性。在利用预设的主观性生成幽默时,发话人的预设和听话人的预设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得来,从而产生不一致、不和谐,产生了幽默。例如:

[例5]池子:曾经有网友问过我说,池子你看你也没有什么文化,你天天跟上海交大毕业的史炎站在一个舞台上,你不感到紧张么。我后来想了想,你看史炎老师,寒窗苦读十几年,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最后交大毕业了,现在跟我站在一个舞台上,紧张的应该是他啊。

吐槽者池子首先通过对嘉宾史炎的描述,将其塑造成了一位有所成就的人物,预设了“没有文化”的自己被问到与其同台时自己可能确实会感到紧张。但是随后池子偷换了概念,进而从史炎的角度出发,预设了应该感到危机感的是对方。表演者利用不同角度所产生的预设制造矛盾,促成了幽默的生成。

5.利用预设的隐蔽性产生幽默

在言语中并无说明和解释,必须经过社会常识进行推断才能得出所预设内容,从而通过言外之意达到幽默效果的方式。

[例6]池子:(王)祖蓝和(李)亚男的婚礼呢,当时是在迪士尼举行的,迪士尼非常的浪漫。然后他们结婚呢,当时是西式的婚礼,牧师就说:“祖蓝,你可以给你的妻子带上戒指……(表演者抬高双手)……亚男,你可以亲吻你的老公了……(表演者蹲下)”。

此处,仅仅凭借语言是难以找到预设的内容和其产生的幽默的。然而结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听话人的常识,我们就能得出表演者预设的是被吐槽者王祖蓝与其妻子李亚男之间悬殊的身高差,从而形成强烈对比,达到幽默的效果。

三、结语

文章实践了预设对言语幽默的生成带来的效果,为相关理论提供了更多的例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能对今后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其采用更为有效或者适合节目初衷的方式和技巧达到娱乐效果。当然,本文亦存在一些不足。从方法上来说,对于语用预设的特性的分类仅仅是结合了前人的知识财富,未有修正和创新。从语料上来说,《吐槽大会》是一个单口脱口秀节目,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只有发话者一人,互动较少。建议将来的研究能在这两点上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丁爱群.预设的触发语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06(6):77-81.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5.

[3]李瑶.从语用预设角度浅析网络喜剧《屌丝男士》语言的幽默机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25-27.

[4]廖玉慧.从语用预设角度解读《金星秀》中的幽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8):136-138.

[5]刘乃实. 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6-19+23.

[6]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4-18+27.

[7]任苗苗.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159-160.

[8]邱志华,江玉超,朱小玉.从顺应理论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积极功效[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2-135.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Verbal Humour in Chinese Talk Show Ro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the verbal humour in entertainment programm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researcher clarifie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nd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nd verbal humour based on the incongruity theory.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offered 6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type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verbal humour in Chinese talk show Roast.

Keyword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verbal humour; talk show; Roast

責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