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8-01-20张拥军
张拥军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行为。它包括数学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还涵盖更高层次的,如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等诸多方面的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数学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90-02
随着新课程在我国小学里逐渐普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成为现阶段教学的中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做好课程的教学,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把课堂当做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以营造快乐的氛围、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紧密联系生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心设计导入,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古有“境由心造”之说,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同样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的优劣密不可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都会先思考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意图通过简短的导入过程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感受数学活动的精彩。如再讲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了解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来进一步学习平均数的利用,从而了解平均数在数学中的作用。在这一课程中,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样提问,考试以后如果要评价一下哪个班级考试的更好,要怎么计算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动脑筋来寻找解决方法,有些学生说可以比较班级里的最低分,也有的学生说可以比较班级里的最高分,经过逐渐的分析和讨论,有同学提出可以比较班级里同学的总分,但是这些结果都不能让所有的同学满意,这时再导入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学生认为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数是最公平的,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于平均数的了解更加透彻,更容易掌握平均数的作用。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数学审题习惯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探索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切忌过于追求速度,而要认真推敲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一旦学生能理清数量关系,就能很快运用计算公式求出答案。如应用题:“一列火车从甲车站开往丙车站,途中经过乙车站,在甲车站上车时,共有874人,到达乙车站时下了58上,同时又上了75人,请问当火车到达丙车站时共有多少人?”该题涉及三个数字和两个上下动作,就需要学生细致推敲题目中的数字关系,若是有人上车,则用加法,若有人下车,则用减法。类似于这样的,还有“多与少”“A比B多,B比A多”等相关的字眼,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会影响最后的计算结果。
三、设计数学活动,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通过数学的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要从小培养,才能让学生形成习惯思维。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记录笔记或者搜集数学思维题,都可以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日常购物结账或者家庭开支记录这些事情,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养成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喜欢,遇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并且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教学步测和目测时,在学生了解了如何求平均步长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学校篮球场宽15米,请用均匀的步子沿着宽走上三次,记下步数,测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再根据自己的步长,步测出长边的长度,比一比谁跟实际长度(28米)最接近。学生带着问题到室外活动,先计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接着再根据自己的平均步长,步测出篮球场的长约是多少。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亲身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学得非常主动、非常投入,进而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积累了数学学习经验。
四、强化实践体验,发现数学学习乐趣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小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注重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途径,主动思考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于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让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形学具,按照书上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学生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剪和拼接,来总结圆形的计算方法,这时再给学生讲授圆和长方形的面积比较,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印象深刻!既掌握了知識,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学得轻松有趣。
五、密切联系生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到“数字与编码”时,涉及到学生的身份证、座位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思考中国有十几亿人,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份证都不同,身份证的号码是怎样编排的,邮政编码又是怎么编排的等等。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主动性。
六、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章松.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2007年.
[2]赵向莉,胡毓贵.《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