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2018-01-20李晓军
李晓军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被教育学者所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可行性教学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打下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目前,教学生活化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与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如何有效实行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关注重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将学生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连,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1]。因此,各小学学校中,教师应加强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拓宽学生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并未受到传统教育的桎梏,想象力与思考力都十分发达,天马行空,教师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元素,如身高、体重、年份、班级学生总数、购买物品等,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元素与小学数学课本知识相连,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外巩固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上得到长足发展[2]。
2.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教师教学中,提高学生成绩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方式,也是大多数教师的追求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多思多问等[3]。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对学习好习惯没有明确认知,多是依靠教师布置作业、提醒预习等方式开始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指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道路,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1.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教学转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包含的内容为数的计算、简单图形的认识与相关知识了解以及综合应用题等,在这些知识中,大都与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应加强其与生活元素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与探究心,促进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难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4]。
如,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将教学模式生活化。如,小明要去集市,妈妈给小明50元钱,嘱咐小明购买文具、作业本等物品,并希望小明购买回来一把小葱。一个文具盒5元钱、一块橡皮1元钱、一个作业本1元钱,小葱1元一斤,小明购买了2个文具盒、2个橡皮与5个作业本给自己与弟弟,并买了一把2斤的小葱,问小明手里还剩多少钱。这道题目中涉及乘法与加法,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紧密相关,而题目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事,使得教学题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2.加强抽象知识的生活化教学转变
在小学数学阶段,对钟表时间的认知是较为抽象的知识之一,学生自身思维发育尚不完善,而时钟间时、分、秒的换算也不同于平常所学的厘米与分米、千克与克等以整数(10、100、1000)为单位的换算,而时钟角度与时钟表示的分钟数更是不同(5分钟=30度),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上稍显困难。因此,教师应该运用生活中的元素与抽象概念相结合,为学生生动形象地表述知识,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入掌握、灵活运用。
如,在时钟时、分、秒的换算中,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 )秒,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三种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并灵活运用,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内容列举例子。小红家门前种植了一棵石榴树,今年,石榴树共结出了60个石榴,每个石榴内有60个石榴籽,每60个石榴代表着这棵石榴树,而60个石榴籽是一个石榴。以此类推,学生能够快速想到60个石榴里面所有石榴籽也能代表这棵树,最终推算出小时与秒之间的换算。生活类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掌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拓宽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为学生未来提供良好基础。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教学转变,提高抽象化知识向生活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达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9(27):123.
[2]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7(26):119-120.
[3]丁愛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5(1):97.
[4]应锦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0):96-97.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