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式”教学方法之浅得

2018-01-20姜旭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1期

姜旭

摘 要: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广泛阅读及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准备、实施和深化三个阶段。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研究型备课;牵一发而动全身;说读写结合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了“话题式”教学策略与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所谓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广泛阅读及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在于引发学生阅读课外资料,深化理解,拓展认知领域,强化创造。怎样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又带着感悟和收获迈向社会呢?笔者认为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并为教材增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和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的分析的频度,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准备阶段:研究型备课

备课时将教参上的内容“下载”到课堂,或者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理解既定的教材,这种备课只能是一种重现或模仿。而研究型备课将教材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独立的解释,形成个性的体验。比如说,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不仅要了解朱自清创作的时代背景,同时还要自己阅读和介绍学生阅读朱自清其他的散文以及与其同时代风格相近的散文家的散文,翻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以甄别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把握材料中记叙的事实和评价观点。除此以外,还要进一步了解近年来语文专业刊物上对朱自清散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这些知识展示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探究:你认识的散文家中有谁的风格和朱自清相仿;你读过的散文中有没有同样描写荷塘月色的等。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使学生真正走进文学殿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故垒,才能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二、实施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把大千世界的社会生活摄入到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材料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而教师的职责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而是搭好“戏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的角色,做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主话题:请同学们用“我最喜欢(讨厌)某某人,因为……”的句子说话,要求每个学生在课文中有所发现,也可以参考《红楼梦》的其他章节。这个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甚至整部名著,并引导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个话题既牵动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甚至整部名著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综合或某一角度的理解,又牵动着学生对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进行阐释和说明。教师可以顺势搭桥引路,开窍点拨。而此时学生“再表达”不可能是一句话的浮光掠影或半句话的蜻蜓点水,而是表达着感受、说明、论证的一段话或一“篇”话。

三、深化阶段:说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实这就是暗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还要让学生写,这些都是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话题协作练习,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因为课前教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可以仿写名篇,写艺术评论,补写、扩写或改寫故事等,甚至可以围绕话题定向探究:比如说学习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李白和杜甫的一系列诗歌后,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以《李白(杜甫)诗歌我评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并出李白(杜甫)的专题黑板报,办专题“手抄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之,话题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一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营造了理解宽容的课堂氛围,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话题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如果能思考周密、安排有序、把握适度、深层引导,把课堂热烈的气氛和冷静睿智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极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誗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