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0伍剑勇
伍剑勇
摘 要: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课堂,对其在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生物问题情境、演示生物变化的微观过程、加深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等方面所呈现的优势;同时也总结出在尚未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下过度使用所出现的信息泛滥、重点不突出等缺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优势 一、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体现出其优势,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突破教材重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物的重点,其较强的微观性,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授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用挂图、模型来辅助教学,教师反复强调,学生重复记忆,导致学生误以为生物就是死记硬背,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受到抑制。运用信息技术则可突破生命微观世界的限制,实现了生物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降低了学习难度,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重组知识,用形象化、电子化、声像化的手段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精髓。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量使用的仍是语言、文字、黑板、粉笔等传统媒体,这是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但这些教学媒体是相对静止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化静为动,把文字内容附于可视的画面,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准确、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生物的真实面目,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如细胞的增殖、生物的发育、细胞的有丝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动植物的个体发育都是十分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前的教学,往往是通过挂图或板画来授课,把复杂的动态生成的生命活动分解成一些静态的图片。再通过教师讲解和板书,让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这种授课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
(三)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生物实验,使生物实验的过程得到再现和补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课本中列举的实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印证、探究一些实验规律,同时通过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做生物实验,再用媒体演示,把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如探究生长素的作用,看植物的长势时,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植物的长势,但费时费力,若改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成动画以研究其过程,课堂上能即时显示其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课堂教学容量过大,使学生难以把握重难点
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有些老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太多、太滥,展示的時间又太短,学生还没形成概念就消逝了。如果用PPT等多媒体课件讲授大量的内容,没抓住重点,使得学生感到内容很多,无法化难为简。这样就会带来弊端。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容量,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组合,并按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不能将简单变复杂。
(二)课堂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失去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做到把握有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让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过度的画面和视频使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此时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思凯.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生物课程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8(8).
[2]冒慧晶.试论信息技术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模式[J].中学生物学,2007,23(3).
?誗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