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1-20马自武
马自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呈现出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差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从而制订差异教学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在本身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个体差异;学习需求;综合素养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素养都存在着差异性,这样导致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呈现出差异性。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家庭的因素、学生的态度、学校和社会的要求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基本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发展方向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应当采用差异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堂所表现的差异
(一)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上的差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来自农村,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略低。有的可能家中有计算机,一直接触计算机信息技术,他们从小就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
(二)对课程兴趣呈现出的差异
学生学习的目的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是非常热衷的,他们认为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对自己的学业和今后的發展有着较大的帮助。有的学生单纯以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玩游戏。有些学生的目的不明确,认为信息技术可学可不学,反正中考又不考。不同的学习动机体现在学习上就会形成颇具差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三)学生性格有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个注重和强调实践操作的学科,平常乐于思考、活泼好动的学生在信息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活跃,他们接受知识比较快,敢于操作电脑,求知欲强;对于那些内向、胆小的学生面对电脑比较畏惧,不敢操作。性格的差异直接导致学生操作水平的差异。
二、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新颖、实用。教师可以根据科目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各种外部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在实操作业中就能观察和思考信息技术,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要点。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重点是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知识的学习能力等,然后从实际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男女之间也存在性别差异,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更善于实际操作,所以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导致如果一同教学的话,肯定不能全面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应当采用分班教学的方法。当学生入学的时候进行一次基础计算机水平的考试,以成绩分为快班、慢班,这样在快班中教学目标定得高一些,在慢班中教学目标定得低一些,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三)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返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思考和创新,只有学生利用起创新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应当招聘新型的计算机教师,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有创造力,才能让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得以提升。应当建立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为教师教学提供物质基础,比如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更新,这样才能提供教学内容和方式改变的物质条件,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个别指导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仅仅靠一周两到三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些特别优秀和特别落后的学生,课堂教学以后的课外活动是一个有效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差异,制订相应的课外活动计划,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对于那些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困生”,教师应该把他们集中起来,利用中午的时间段,将学校的微机房对他们开放进行集体辅导,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别,这样的强化训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对于所谓的“优等生”来说,以学生自愿为前提,教师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主要内容为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和深化,从而让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生差异明显,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明显不能适应这种情况,模式上应该采用差异教学,正视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探索和研究差异教学模式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完善差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杰飞.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3).
[2]李瑞丽.关于差异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