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1-20黄建华
黄建华
摘要:“思维是发生在人脑中的信息变换”,思维能力则是智力的核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我们教师主要的目标与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温故知新、发挥联想、质疑问难、拓展延伸等方式,让学生启动思维、展开思维、深入思维、升华思维。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要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开发创造性。作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发现、提出、探究、验证和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元,变接受为创造,在今后的课堂中还会思考更多的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能力,要让他们知道教会他们怎样思考问题比单纯的求解问题的答案更加重要。
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认知有局限,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像数学成绩,效果显而易见,思维能力的效果也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且数学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数学思维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系统中的,因此,这是一个能力积累的过程,在整个系统式的数学教学中,不断的加强小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经验,发现新知,慢慢的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教学工程,不能急于求成。
(二)教学要贴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课程教材的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不能脱离目标,脱离基本要求去教学,合理的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贴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掌握孩子们的基本水平情况,因材施教,全方位的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做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精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生活中的感知表象,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之外,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以及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大量生活现象的感知,使得学生数学思维不断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总结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事物之间的差异,并能在不同事物之中找出事物的共性。第二,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其中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及新知识的学习来确定,促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学生自己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有意识地在观察中领会并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断进行外部拓展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依靠,同时教材也是小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外部拓展,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情况,然后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一,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拓展,这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二,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小学数学知识能够以生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也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第三,教师在教材选择过程中,可以以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然后再结合数学知识做外部拓展,这既能够更好地把实例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更好地引申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为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做好准备。
(三)引进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指导思想之一在于鼓励多方式学习,鼓励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应当引进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方式下学习。数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在授课中,应当以讲解为主,多方式学习为辅进行授课。在坚持翻转课堂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或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生活中常见的柱形图和折线图有哪些,通过鼓励学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四)总结评价,固化数学思维
数学教育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教学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是教师决策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反思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孩子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形、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既要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身理和心理变化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总结是关系着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理清课上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 得" 与" 失"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及时的课堂总結和正确的总结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属于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且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产生了显著作用,教师需要适当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认知程度,把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工作当作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黄雅婷.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新课程(上). 2017(08)
[2] 汤静波.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下). 2017(08)
[3] 张运.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 吉林教育. 2017(34)
[4] 卢静.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2)
[5] 肖彬梅.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例谈[J]. 四川教育. 2017(Z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