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0王芸
王芸
摘要:初中政治学科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政治;问题探究;运用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探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问题探究法正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如果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法呢?
一、学生主体化
教学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的事物。而在课堂探究中,教师要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兴趣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于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就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是组织探究的基础,在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理解,对学生付出诚心诚意的爱,必须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坚持以启发诱导为主,对于毛病较重的学生要注意抓时机,不要直接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关心,让他们个个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不断产生和增加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并努力校正自己的学习和品格行为,自觉地去完成探究任务,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四项活动来完成本节课,想象青春;解读青春;升华青春;寄语青春。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读、说、写能力。使学生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再如在“提高道德水平,自觉遵守纪律”的教学中,关于道德与法律哪个重要时,可以搞一次辩论会把本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选出辩手,确定主席。(模仿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论由主席主持,辩论过程中双方辩手发言时间各十分钟,辩论结束后,双方观众自由发言。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材料,认真发言,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掌握知识、在快乐中运用知识、在交流中获得知识。
二、理论知识生活化
初中政治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生活性,一般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理想。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融入之前,首先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生活化,引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不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这些案例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须要不断突出其生活化气息。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不断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再如现代社会出现诚信危机,须要不断提升人与人相互信任的社会氛围,如在医院里,医患之间需要有相互的信任,医生要相信患者不会出现付不起医疗费而赖账,患者也要信任医生的医德、医风,不会给自己重复治疗。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问题的典型代表,可以有效引入到政治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初中生讨论的案例问题之一。这些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案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往往很明显,一些学生对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高,久而久之,就影响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政治教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时,要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能力进行有效划分,对学生形成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分组教学,使优等生、一般生和学困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探讨分组化
问题探究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有效分组,学生须要进一步构建探究的氛围。单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多个学生可以在一个问题的探究上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工,将查找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探究,最终形成学习小组的探讨方案。这种分组化的讨论使得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必备参与到政治相关知识的讨论之中,学习的主动性被倒逼出来,教学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例如运动员可以为国争光,他们的行为具有愛国主义精神,作为一般的人,我们怎样体现出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呢?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需要进一步分组进行讨论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针对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给出了自己或学习小组的结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出最终的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相关问题的最终结论。教师的点评需要多元化进行,最为基本的就是在学生结束所有的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最终的问题讲解,给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还可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分别给予相关的指导,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一些结论性的内容通过微信群、QQ群进行公布。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实现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初中政治融入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优化政治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