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2018-01-20肖晗

文理导航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肖晗

【摘 要】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直接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庞杂、重复率高、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有序性等。针对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较为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从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向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过渡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意识到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学前教育专业迫在眉睫。

1.剖析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现状

1.1实习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教育应该加强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真正获得实践能力才是教育的初衷,学生要想迅速成长,必须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见习期安排不够合理,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教育见习期。例如本校也仅仅是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时间还较短为一个月,可学生在最后一年任务较多,压力很大,既要准备毕业论文、出外找工作,又要忙于准备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考试或者忙着为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而努力着,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教育实践。某种程度上,最锻炼人的实践部分课程被轻易放弃了。

1.2重智育,轻德育

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智育学习,特别是对学生的学分设置上,主要是以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分数达标程度为主,基本上不设置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考核。目前来看,高职学生生源水准一般,部分学生的德育素养还有待提高。例如,爱撒谎,骗学校家里有事要请假,骗家长学校交费需要钱;无礼貌,好多学生唯我独尊,眼里放不下其他人,见面不问候,上不尊老下不爱小,有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看不上;好面子,男生打架斗殴,女生化妆攀比;其他还有比如自私、嫉妒、欺软怕硬、蛮横无理、怕苦怕累、爱慕虚荣等。而未来从事幼教的高职生又直接影响幼儿的德育发展,因而各大高职学校应将德育的地位提升,以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

2.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优良办学传统

2.1理论、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历史沿革分析,高职高专具有悠久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技能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经过长期办学实践摸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中师传统的“三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六法”(幼儿音乐教学法、舞蹈教学法、体育教学法、语言教学法、计算教学法、常识教学法)和教师教育创新性成长的“模块整合式”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普遍能达到专业思想巩固、职业认同感强、理论基础扎实、教师职业技能过硬的要求。

2.2多学科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型教学、实践型教学和技能型教学需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拥有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的教学团队,其中很多教师都是具有丰富的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的实用型教师。通常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专门的理论教研室、教学法教研室、音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美术与手工制作教研室、幼儿教师口语教研室。各教研室均配备了数量充足的专业教师,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师资保证。同时,高职高专通过各种导向性政策,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紧密联系幼儿园实际,做到重心下移、身段放低,许多教师长期致力于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研究,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构

3.1围绕学生的各类考证,设计好相应的课程

我们的要求是,学生都要获得毕业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大学英语三级、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育婴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资格证。随着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重心的转移,我们在前面的课程变化中已有了较多的调整。其笔试为二个科目,科目一是“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是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科目二是“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内容是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对于以上课程内容的教育教学,需要进行重点的组织和落实,还可以开设《考证辅导》、《面试辅导》讲座,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学习。同时,对于有些学生可能前往早教机构工作,拟开设相关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3.2教学进程重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进程进行了梳理和序列化。如,把原来放在第五学期的改到第二学期开设,为第三、四学期即将开设的五大领域教学法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课程理论是课程设计、教学理论的基础,没有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就进行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很容易陷入机械模仿的模式。原来第三学期同时开设的五门教法分散到第三、四两个学期,重点进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其他三门教法;另一方面巩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技能,对学生进行说课教学技能的训练。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起步较晚,课程建设不够完善,现课程改革已逐渐提上日程。当今教育聚焦素质教育,因而高职院校应结合幼教特点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为最终目标,同时做好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力争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更杰出的专业教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宝珠.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傅芳.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跨学科艺术融合课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刘龙珍.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