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导”策略 优化体育教学
2018-01-20郑佳斌
郑佳斌
【摘 要】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善于通过导趣、导思、导练这三大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体育学习。基于此,我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导趣;导思;导练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大都按照课前热身、教师示范、学生训练以及课堂小结这一教学模式开展,其重点更多地集中在体育技能的培养,没有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往往过于被动。在当前“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之下,教师更要突出强调的就是充分交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活动展开导趣、导思以及导练,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水平。
一、学前导趣,激发体育学习热情
学生只有从内心对体育运动生发兴趣,才能够有效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究竟应采用怎样的方式激发起兴趣呢?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导趣”,由此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燃起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热身环节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然而当前很多教师所组织的热身活动,不是慢跑,就是队形队列方阵,这种方式不但形式落后、模式单一,而且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可以将热身环节融入游戏元素,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针对“弯道跑”的教学,选择“圆圈接力”的游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
(1)准备环节:在操场中画一个半径为10米的大圈。
(2)游戏规则:全班同学平均分为两组,围着圆圈进行接力赛,每组提前安排一人站在起跑线上,口令一出第一个人立即沿着顺时针绕圈快跑,当回到起跑线时,第二名同学接力快跑,第二名同学继续顺时针方向快跑,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跑完,游戏结束,最先完成接力赛跑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3)判定标准:①接力赛必须在圈线内进行,不能在圈内,也不能在圈外;②如果接力没有正常交接,则判定为抢跑,必须要重跑;③接力者不可过早的站在起跑线上,以防碍他人赛跑。
这种充满趣味的热身活动,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理,又能培养学生认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其功能和热身相同,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集体感以及团队凝聚力,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
二、学中导思,激活体育思维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師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学生实际为其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升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积极主动探究,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学中导思正是这样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够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展开积极主动思考。创设情境的方式比较多元,比如可以是提出问题法,或者创建话题法等。在具体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也可以借助新的体育知识。
(一)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发体育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而全面激发并发展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提升体育学习效率。
例如,在“羽毛球击球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内容是林丹参与某次羽毛球比赛的片段。学生观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在这段视频中,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林丹的几个非常漂亮的进攻动作呢?这些进攻动作主要包含哪些技术?”因为学生对林丹非常崇拜,所以观察得非常认真,很快有学生回答:“在对手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林丹使用了反手吊球的方法,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刁钻的对角线球,这样对手就招架不住了。”还有学生提出:“对方刚把球调到左边后场,林丹使用了反手击高球的方式,对方同样很难防备。我们以后在对阵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既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
上述教学案例中,我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典型的开放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击球技术的深入理解与思考,由此可以保障高效的教学实效。
(二)创设对比式问题情境,激活体育思维能力
就当前的体育教学而言,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准确完成规范的体育基本动作,由此,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对比式问题情境,这样便可以显著激活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体育基本动作并不规范,此时,教师就要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对比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跨跃式跳高过竿技术”时,我首先挑选了三名同学,请他们进行演示,再向其他同学提问:“大家认为,他们谁的动作更标准一些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认为小李同学的动作更规范。随后,我继续提问:“他们在过竿时,是不是有动作不到位之处?”学生很快发言,认为第一位同学在助跑时,由于步伐不协调,最终过竿失败;第二位同学在跳跃时姿势不正确,导致脚碰到了竿。接下来,我适时进行引导:“这些失误我们在进行跨跃式跳高时也可能会遇到,大家觉得应该如何改正呢?”学生们对此兴趣很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在后续的练习中对自己原先的动作进行纠正。
上述教学案例中,我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典型的对比性。所以,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有效引导,使他们能够自主发现动作差别并展开分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跨跃式跳高过竿”这一动作基本要领的理解与掌握。
实际上,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创设问题情境的切入点很多,上述仅仅是其中的两种形式,教师应善于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恰当教学、灵活运用,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三、学后导练,提升体育运动技能
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反复的练习过程,所以很多教师都采用了传统的机械式重复练习,这样必然极大地引发学生对练习以及体育学习的枯燥感,其效果自然不高。如果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导练”,必然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导练”到位,才能够使学生的体育技能练习更具高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体育练习适当增加趣味性,既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又可以活跃课堂练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的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自主创编充满趣味性的跑步游戏。有的学生提出以对抗的方式进行夹气球的跑步比赛,也有的学生创设了救援情境。我将学生的创编进行了整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堂教学内容的游戏。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上述教学案例,学生的积极参与并非来自教师的强加,通过这一方式,有效激发了创新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导学式”教学法具有典型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交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而且充分激发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燃起充满思考的学习热情,从而高效的保障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程清友.有效引导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6(11)
[2]朱明和.例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引导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