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地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分析
2018-01-20李阿平周海军傅黎明
李阿平,周海军,傅黎明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缺陷,致使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使形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比例失衡,而导致的一种可遗传的溶血性血液病[1]。主要包括两种类型:α-地贫和β-地贫。α地中海贫血(包括缺失型α-地贫和非缺失型α-地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中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本病的高发地区[2,3]。中国常见的缺失型 α-地贫基因型主要为-α3.7、-α4.2和--SEA[4],这三种缺失型在个体中的不同组合,可表现为静止型、标准型、血红蛋白H病(HbH病)和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症这四种表现型[5]。β-地贫多由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所致,常见的突发位点有CD41/42,IVS-Ⅱ-654,-28,CD71/72 等[6]。 新余市地处江西省中西部,本身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作为江西省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比例日益增高,也会带来一定比例的地中海贫血人群,但针对新余育龄人群的地中海贫血调查研究还基本没有。本研究主要分析新余地区育龄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基因类型和分布特点,对今后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新余地区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有重要参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2015年10月到2017年4月来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婚前检查、孕期检查和住院部送检3265例样本,用对地中海贫血有重要诊断意义的MCV和MCH作为筛查指标进行筛选[7],把符合筛查标准的1221例地中海高危人群做地中海基因测定。筛查标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和(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或直系亲属中有地中海贫血。
1.2 采集 利用真空采血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EDTA 抗凝。
1.3 方法
1.3.1 血常规筛查 采用SYSMEX公司XS-500i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测定。
1.3.2 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仪进行扩增。采用跨越断裂点(gap,Gap)-PCR 诊断--SEA基因缺失、-α3.7基因缺失和-α4.2基因缺失3种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 采用反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PCR对α和β地中海贫血非缺失型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 包括3种基因突变类型 [αConstantSpringα(αCSα)、αQuongSzeα(αQSα)和 αWestmeadα(αWSα)]和 17 种 β 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 (41-42M、654M、-28M、71-72M、17M、βEM、IVS-I-1M、IVS-I-5M、27/28M、43M、-29M、-30M、31M、-32M、14-15M、IntM 和CAPM),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
2 结果
对符合初筛标准的1221例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476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4.6%。在基因型分布上看,α-地中海贫血173例,占总筛查人数的5.3%,并且发现罕见的非缺失型α-地贫(αWSα)1例。共检出β-地中海贫血303例占总筛查人数的9.3%,其中有8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见表1。
表1 新余市育龄人群α、β地贫基因频率
173例检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血样中,最常见的是--SEA/αα,占有比例最高,为73.41%,其次为-α3.7/αα,比率为14.45%,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类型与占比见表2。303例检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血样中,最常见的是IVS-2-654(C→T)和CD17(A→T),占有比例为37.29%和20.46%。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类型与占比见表3。
表2 新余市育龄人群α地贫基因型及构成比
3 讨论
本次实验以MCV和MCH作为地中海贫血高危人群的初筛指标进行筛查,再对地中海高危人群的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有研究表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中MCV和MCH降低最明显,其中MCV对检出地中海贫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是α地中海贫血的主要高发地,尤其以广西、广东发生率最高,大约为14.95%和8.3%[9]。本次研究在3265例人群中共检出有α缺陷基因者173例,阳性率达5.3%。虽然低于广东广西地区,但是发病率还是比较高,其中-SEA/αα、-α3.7/αα、-α4.2/αα 为主要的 α 地中海贫血缺陷基因类型。此外本地区育龄人群β基因携带率为9.3%,检出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8种,比较常见的 4种基因型为 IVS-2-654 (C→T)、CD17 (A→T)、CD41-42(-TCTT)、-28(A→G),共占 84.5%,其中数量最多的为IVS-2-654(C→T)型,占37.29%。与饶兆英等对江西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析结果相近[10]。
表3 新余市育龄人群β地贫基因型及构成比
轻度α地中海贫血者平时无症状或只有轻度贫血,但能将地中海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父母双方都是α地中海贫血患者,有很大几率生出重型α地中海贫血,又称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症,它是造成流产、死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婚配有可能生出β地中海贫血患儿,β地中海贫血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11]。对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的是中间型和重型,中间型β地贫发病年龄较晚,可不依赖输血生存,但部分中间型偏重的患者进入青少年时期后,Hb将逐渐下降,会出现肝脾肿大、心脏增大和地贫面容等表现,需要定期输血。重型β地贫需要终身依赖高量输血和除铁药生存,否则会出现肝脾肿大、颧骨隆起、眼距增宽、鼻梁低平等骨骼改变,并且发育滞后[12],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目前对于地中海贫血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因此通过产前基因诊断和选择性流产淘汰重症地贫胎儿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防治地贫的首要措施[13]。对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监控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成功的先例,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意大利、塞浦路斯、古巴等地开始实行地贫的人群筛查计划并一直延续至今,1998年以来塞浦路斯、希腊及地中海其他地区β重型地贫儿已从原有的每年几百人下降到几人,意大利撒丁地区β重型地贫儿出生率从1975年的4%下降到1996年的0.25%。中国广西横县对10万人口的的区域进行了宣教、咨询、产前诊断等医疗保健服务,对高危孕妇实施了产前诊断和知情生育选择,收到了切实的效果[14,15]。总结以上各地经验,根据新余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实行有效组织监控,对到各医院就诊的育龄夫妇开展群体筛查,对高危夫妇进行基因诊断,根据结果提出医学建议。
本研究分析了新余地区育龄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基因类型和分布特点,对今后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