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替利嗪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对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01-20陈志华
苏 军,姜 辉,陈志华⋆
(江苏省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所,江苏 扬州 225007)
在临床当中,慢性湿疹是由急性和亚急性的湿疹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演变而成的一种疾病[1],其是皮肤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其症状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不止、反复发作,故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本文当中,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00例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50例。观察组:男患者、女患者之比为29、21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0岁,下限值35岁,年龄平均值(43.49±5.32)岁。对照组:男患者、女患者之比为28、2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0岁,下限值38岁,年龄平均值(43.56±5.45)岁。在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后,对比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上述各资料,其数据经过统计核算表示对比微弱,2组情况旗鼓相当,说明P值>0.05,由此2组慢性湿疹患者可以进行比对试验。
1.2 方法
糠酸莫米松乳膏——对照组。本组慢性湿疹患者用药的方式为:一天一次。
糠酸莫米松乳膏+盐酸西替利嗪的方案——观察组慢性湿疹患者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的方式同上组,此外,再给本组患者联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其用药的方式为:口服,用药频率为:1天1次,用药剂量为:一次10.00 mg。
2组慢性湿疹患者均共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前后皮损改善情况,使用评分法测评,其标准为:观察患者皮肤瘙痒情况、皮损严重程度(皮肤肥厚、角化、红斑等),消失则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反映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情况的评分均值——t值检验,在使用SPSS 22.0版本核算后,若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对比强烈时,则表达为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分值为(2.15±1.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分值(4.62±1.73)分,2组的数据存在强烈的比对性,P值<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不同时期皮损严重程度测评分值(±s)
表1 对比2组慢性湿疹患者的不同时期皮损严重程度测评分值(±s)
注:△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相比,其数据有优势,P值<0.05。
组别 n 治疗前皮损分值(分) 治疗后皮损分值(分)观察组 50 8.62±0.49 2.15±1.06△对照组 50 8.59±0.53 4.62±1.73 P->0.05 <0.05
3 讨 论
慢性湿疹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较多,而本文为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方式,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对2组慢性湿疹患者实施不同的方案治疗,其中一组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另外一组再联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得出后者的效果更加理想。
糠酸莫米松乳膏是皮肤外用的一种软膏,属于“软性激素”(激素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少),其由于毒性低、高效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湿疹患者的治疗。
盐酸西替利嗪(抗组胺药物的第二代)在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当中[2],其具有起效速度快、疗效显著的优势,且其能够选择性的抵抗外周H1受体,稳定患者肥大的细胞膜,降低释放炎症递质,并且能够有效的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的趋化,故该药物可应对各种变应性的临床疾病[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湿疹患者,在采取糠酸莫米松乳膏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的方案进行治疗后,其皮损的严重程度得到良好控制,测评分值降低,达到(2.15±1.06)分,体现为优于仅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方式的对照组慢性湿疹患者,P值<0.05。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给予慢性湿疹患者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盐酸西替利嗪的方案治疗,其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
[1] 王中元,王 赛.健脾除湿方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7):1319-1321.
[2] 高彦炜,王贵涛,钱中央,等.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644-646.
[3] 陶国平.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39例[J].中国药业,2012,21(2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