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
2018-01-20赵小帅
赵小帅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一般伴有心律失常、休克等、心力衰竭等严重的症状,具有较高的疾病病死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初期主要治疗方法,有效的治疗可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为了更好的促进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我院结合工作经验,制定了与早期溶栓治疗相互匹配的护理方案,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来源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以护理方案的不同为区分加以分组。干预组65例,包括男31例、女3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8.4±3.5)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3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1例;对照组45例,包括男23例、女2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6±3.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4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统计学对比可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在临床中显现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佳,均能够接受早期溶栓治疗。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用药包括口服阿司匹林300 mg,50万单位尿激酶融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为患者静脉滴注给药,于30 min之内完成给药。2 h后再为患者静脉滴注同样剂量的尿激酶,同样在半小时内完成给药。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不予说明,干预组采取与早期溶栓治疗的匹配护理措施,详细方法如下:①前期,护理人员需将患者安排到CCU病房中,严格监督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详细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发病之前的病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分析患者的既往病历资料[1]。在短时间内,为患者完成血常规检查、凝血检查、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检测;选择合适的静脉位置为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便于患者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向患者及及其家属说明早期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其溶栓治疗期间的依从性。②中期,注意观察尿激酶给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留意其各项生命指征是否出现了变化,分别在用药后1 h和2 h,检查患者的心电图状况,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酶活性。所有记录内容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展开,明确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的具体时间和日期。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皮肤黏膜、牙龈等位置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出血情况需要及时展开对症治疗。护理人员需注意询问患者的个人情况,了解患者的治疗感受。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握再通评价指标,确保溶栓治疗效果:患者治疗2 h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2 h内ST段下降超过50%、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2]。③后期,护理人员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若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协助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查看患者是是否出现了头部病变;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现象,可为患者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后期需要为患者做好饮食指导,保持清淡爽口、营养丰富。治疗后24 h需要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之后逐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承受能力,适当调节康复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为患者进行扩容、控血糖、吸氧治疗[3];为患者做好清洁护理,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本次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有效率、对比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采取对症护理措施的具体效果的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行卡方(χ2)检验,满足P<0.05时,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31%(60/6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33/45),统计学对比χ2=7.327,P=0.00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85(61/6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78%(35/45)统计学对比χ2=4.768,P=0.029<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护理期间,干预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9.23%(6/6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4.44%(11/45)统计学对比χ2=6.003,P=0.014<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早期溶栓治疗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在最快的时间内疏通发生堵塞的血管,改变患者心肌缺血的状态,从而逐步使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
有临床资料指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概率较高,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造成诸多的不适感[5]。为了减少这种问题,我院结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特点,制定了全面、针对的护理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从溶栓治疗前期、治疗过程中、治疗之后3个阶段着手,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治疗感受,为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非常重视观察患者的治疗状态,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这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并发症问题,充分保证早期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从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的总体溶栓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需要在临床中为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文中从溶栓治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总结了护理要点,希望与同行医护人员共同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洁蓉.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34-136.
[2] 高山俊.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20-21.
[3] 李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91-192.
[4] 何艳丽,安萍,董姝,等.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5,28(41):196.
[5] 康娜.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