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柴蜜源建植技术应用研究
2018-01-20吴永茂陆超丽吴殿军胡军军
吴永茂 陆超丽 吴殿军 胡军军│文
1昭平县昭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2 昭平县养蜂技术指导站,昭平546800;3广西养蜂指导站,南宁530021
昭平县现有中蜂4.6万箱,正常年景天然蜂蜜总产量400~500吨,产值约5000万元,中蜂养殖已经发展成为该县最具特色的畜牧业产业项目。但是,近年来由于林地开发、农业耕作方式改变等因素,自然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养蜂主要蜜源及辅助蜜源植物群落、植株数量、分布面积大幅减少,蜂群超载、效益下降情况日益严重。鹅掌柴是昭平县冬季主要蜜源,鹅掌柴单花蜜约占蜂农全年天然蜂蜜产量和经济收入的90%以上,为探索主要蜜源保护与科学利用,该县蜂业主管部门选择鹅掌柴开展主要蜜源建植技术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鹅掌柴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
昭平县域内野生鹅掌柴品种为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Li),五加科鹅掌柴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别称鸭脚木,八叶五加,因其数片小叶密生枝顶,如同翻转的鹅掌而得名。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植株高2m左右,叶有小叶5~7;革质。圆锥状花序顶生,长约12cm;分枝很少;伞形花序直径约1cm,总状排列在长约7cm的分枝上;总花梗长1~1.5cm,花梗长约5mm,均疏生星状绒毛;萼长1mm,被毛或无毛,边缘近全缘;花瓣5,长约2mm,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3.5mm;子房5室;无花柱,柱头5;花盘稍隆起。
(2)生长习性:鹅掌柴是南方低山、丘陵山区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见树种,多分布于2100 m以下的林缘、山坡、山脚等处。喜温暖、湿润、半阳环境,适宜土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生长适温15~25℃,在0℃低温、35℃的高温环境也能生长。花期从12月初至次年1月中旬,开花前2个月花芽开始分化,花芽抽生20~30天后开第一期花。
向阳山坡日照充足的植株中上部首先开花。花呈总状花序,花细小,呈浅黄白色。主要为单轴分枝,形成明显、无分枝的主干。果实成熟期4~5月,果实卵形,黑色球形浆果,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根据海拔高低、阳坡阴坡、树冠不同部位等因素,开花有早、迟之分,花期从10月至次年1月,长达60~70天。群体上有间歇开花的习性,通常分3期,第一期花泌蜜少,第二期花泌蜜多,最有生产价值,第三期花泌蜜减少。
(3)传播方式:鹅掌柴属被子植物,因其种子果皮硬实,不易萌发,鲜见自然掉落的成熟种子在母树下萌发生长。据观察,鹅掌柴传播方式主要为鸟传播,其成熟种子被鸟雀采食,飞离母树。吞食种子的鸟雀随机停留某处乔木排泄,于是种子果皮被消化道消化,露出胚和胚乳随粪便掉落地面,若遇水光热条件适宜时种子便萌芽生长。由于鸟雀采食的种子较多,故林缘、山坡、山脚等处常见一处或多处丛生分布鹅掌柴幼苗。
2. 经济价值
(1)主要蜜源:鹅掌柴花期长,花朵数量多,泌蜜涌,是冬季重要蜜源,在正常天气年份,一箱4~5足框群势中蜂,鹅掌柴花期可取蜜10~15kg。鹅掌柴单花蜜浅琥珀色,味微苦(贮存日久苦味减轻),颗粒细,气清香,浓度高可存放多年不变质,属上等蜜,出口内销均受欢迎,按当地目前销售价80~100元/ kg计算,每箱蜂收入达800~1500元,尤其对中蜂定地养殖经济价值极大。
(2)其他经济价值:鹅掌柴木材材质轻软,致密,是制造木衣夹首选木材,宜制火柴杆、蒸笼、筛斗等器具,也是制造琴类乐器的原材料。根、皮与叶供药用,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功效。
二、鹅掌柴栽培技术要点
1. 种籽采集
于清明节气前后采集本地品种鹅掌柴果实,一般随采随播,也可先沙藏催芽,等种粒裂口露白后,再行地播。
2.育苗
种籽须与细沙拌和处理。选择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细整土地,将种子浸泡后,均匀撒播,覆盖3~5cm厚细土。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清除苗床杂草。苗床幼苗长至10cm左右时,移入备好土的营养杯中。营养杯上方架设65%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晒。移栽5天后,用沃禾复合菌肥水溶液(按1∶400比例稀释)喷施;15天后,再用沃禾复合菌肥水溶液(按1∶300比例稀释)淋灌。
3.炼苗
幼苗种植前进行炼苗,除掉遮阳网,让幼苗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同时减少喷淋水分,过程约需15天左右。
4.种植
待营养杯床幼苗长至35cm以上时,便可移栽。整理后的土地按株行距4×4m挖穴,树穴标准为40×40×40cm。杯苗在本地环境条件下四季均可人工栽种,总体成活率达85%以上。
5.田间管理
栽种后前3年进行除草、施肥和剪枝等管理,以加快生长速度,保持植株整齐度。栽种1年左右时打顶,即采取人工干预调控方法,将1年期鹅掌柴主茎顶芽剪掉停止生长,使其下方两侧的腋芽发育形成侧分枝。
三、试验示范结果
针对近年来蜜源减少,导致蜂群超载、养蜂效益下降的问题,2013年以来,该县养蜂技术指导站以实施《广西中华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为契机,建立马江镇 “规模养蜂+人工种植优势蜜源示范场”、北陀镇“规模养蜂+人工培育优势蜜源示范场”,在文竹镇等部分乡镇养蜂户推广种植鹅掌柴蜜源,开展主要蜜源人工培育、种植试验示范,成功培育合格种苗10万多株,累计种植鹅掌柴2.5万株,枳椇(万寿果)0.8万株。试验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1. 采用育苗移栽方法,鹅掌柴蜜源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方便农事计划安排,同时可减轻干旱不利气候影响,保证植株较高成活率。
2. 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可明显加快蜜源生长速度,提高植株整齐度;人工种植鹅掌柴第三年见有开花,比自然生长鹅掌柴至少提前1年或以上。
3. 鹅掌柴植株施行打顶技术,可改变单轴分枝发育形成侧分枝,从而增加植株生物量,大幅增加花朵数量,提高蜜源利用效率。鹅掌柴蜜源建植技术可行,工艺简单,具有极高而适用的推广价值。
四、主要蜜源建植技术成果应用
昭平县地处桂东,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是广西三大林业县,森林覆盖率85.7%,居广西首位,植物品种达1700多种,其中可利用蜜源200多种,拥有鹅掌柴、乌桕、柃属、茶叶等主要蜜源。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蜜源不足问题对传统定地养蜂的制约愈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一发展瓶颈,鹅掌柴蜜源建植技术研究无疑为今后中蜂定地养殖场解决主要蜜源不足,促进养蜂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蜂场综合经济效益开辟了新途径。
1.推广应用主要蜜源建植技术的必要性
蜜粉源是发展养蜂业的物资基础。传统养殖生产完全被动适应自然界主要蜜源状况,蜜源多则多养,反之则少养或不养。近年来,由于植株数量、分布面积减少,迫使一些传统定地蜂场减少蜂群数量、搬往更远深山或转地,甚至放弃养蜂。
推广应用鹅掌柴等主要蜜源建植技术的必要性:
一是在较短时间实现快速增加主要蜜源数量和分布密度。有人认为,通过封山育林蜜源植株将逐步恢复和增加,不必进行蜜源人工建植。但笔者持不同看法,鹅掌柴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主要为鸟传播,取决于鸟雀在何时何处停留排泄。这种传播方式存在随机和不确定性,自然繁殖孰多孰少现象明显。此外,植物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如鹅掌柴在茂密的乔木层植被生长不利,故多分布于向阳的山地林缘、丘陵等处,期望通过封山育林增加蜜源植株数量和分布面积显然是一厢情愿。而施行鹅掌柴人工种植,养蜂户可自主选择规划种植数量和分布,辅以科学的管护,鹅掌柴幼苗最快3年便可成林开花利用。
二是为稳定和增加主要蜜源种类和分布数量开辟了新途径。辅助蜜源与主要蜜源是相对的,取决于蜜源分布和植株数量。如该县的米碎木(柃属),在分布数量较多的乡镇表现为主要蜜源,反之则为辅助蜜源。据此原理,通过推广应用主要蜜源建植技术,增加蜜源植株数量和分布,便有可能使当地辅助蜜源转化为主要蜜源,增加蜂产品新品种。随着人工主要蜜源基地的建立,将大大减少传统养蜂业对自然蜜源的过度依赖。因此,各级蜂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主要蜜源建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广大养蜂户自觉行动,兴起推广应用主要蜜源建植技术的热潮。
2.筛选蜜源,制定主要蜜源建植技术规范
笔者认为蜂场选择建植主要蜜源的原则,主要考虑植物适应性、花期较长、蜜粉丰富和栽培管理工艺简单等方面,尽量与当地现有蜜源状况契合或相衔接,结合自身条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如鹅掌柴、枳椇、茶树等植物,作为主要蜜源品种进行扩种或定向培育种植。与此同时,蜂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引导相关苗圃建立相关蜜源种苗繁育基地,培育合格种苗,满足广种蜜源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及时总结形成主要蜜源建植技术规范。开展科技培训,指导蜂农实施主要蜜源培育、种植,科学管理,高效发挥主要蜜源作用。
3. 完善种养结合模式,科学规划蜂场建设
蜜源种植要与中蜂定地养殖相结合,比较理想的种养结合模式:按照生态、健康、美丽标准选择建设定地蜂场;在蜂场周边300~1000 m范围内,建立与蜂群规模相适应的主要蜜源基地;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实行家庭蜂场式经营,确保较高而稳定的经济收入。
围绕这一种养结合模式:
一是抓好蜂场规划建设。选择安全,交通便利,小气候环境好,综合考虑生物、气候、水源、地形地物、大气湿度、水源、通风,污染源,有毒蜜、粉源植物等条件,300~1000 m范围内有可栽种蜜源的土地等条件建设定地蜂场。
二是根据当地优势蜜源状况,确定主要蜜源品种,利用蜂场周边1000 m左右的山地、丘陵、四边地定向种植,建立稳定的与养殖蜂群规模相匹配的主要蜜源基地。
三是制定蜂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潜力,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经营、技术基础较好、发展优势明显、辐射能力较强的种养结合养蜂示范场(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家庭蜂场养殖经营,一般按2个家庭成员,人均管理100~150群,蜂群达到300~400箱规模为宜,使中蜂养殖业成为当地有奔头、有前途、有效益的产业,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留在家乡养蜂创业。
4.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近三年来,2015年遭遇养蜂业百年一遇长时间低温阴雨恶劣气候,全县鹅掌柴蜂蜜生产绝收;2017年出现鹅掌柴蜜源泌蜜不理想,大部分养蜂户仅摇蜜一次,加上产品销路不畅,蜂蜜生产再遇歉收。接二连三的打击,养蜂户叫苦不迭。养蜂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定地中蜂养殖仅限于蜂蜜生产,产品单一,一旦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无法形成其他经济互补,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开拓思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中蜂养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延伸产业链上,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蜂产业的前端,即在蜜源利用上挖掘经济价值。如我县在选择鹅掌柴作为主要蜜源品种之外,经过筛选,又把枳椇列入重点推广的主要蜜源品种。枳椇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别名万字果、鸡爪树等,落叶乔木,高达10~15 m。枳椇用途广泛,是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树种:可作为优良城镇、乡村道路、园林绿化树种;蜜源植物;果实利用、药用、木材等多种价值。枳椇蜜粉丰富,花期为4月份约20天,花期结束乌桕次第开花,如能实现两个花期紧接,花期将保持连续1个月以上,对安排蜂群繁殖、生产非常有利,为生产新的蜂产品提供了可能。其果实常用于泡酒、食用,产量约10kg/株,按目前市价20元/kg计算,产值约200元/株年。枳椇木材生长利用周期大体与松、杉同为15~20年,但枳椇木材纹理粗而美观,收缩率小,材质坚硬,适合做家俱及装饰用材,经济价值要比松、杉树高2~3倍。此外经粉碎、加工后的枳椇木材是理想的菌类蔬菜袋料。如果养蜂户大量种植枳椇,可以集主要蜜源利用、绿化、食品加工、优质木材乃至药用等多种经济价值,形成优势互补,大大增强养蜂业抵御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