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瑞芬太尼-氯胺酮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安全性观察
2018-01-20孙忠霞
孙忠霞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小儿由于缺少成熟的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发育的特征,只是其在外科予以手术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对于手术预计麻醉的耐受性都比较低,所以选取哪种麻醉的方式将患儿在手术期可以平稳且安全的度过,将不良反应产生率降低[1]。为了对小儿静脉麻醉予以瑞芬太尼-氯胺酮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本院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需行小儿静脉麻醉手术患者80例作为临床对象,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需行小儿静脉麻醉手术患者80例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皆是在知情的状况下参与本次临床研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手术的类型为:21例行阑尾切除手术,11例行肠套叠手法复位术,26例行扁桃体切除术,14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例行其他手术。将心肺功能和肝功能及其肾功能产生异常,存在阿片类临床药物相关禁忌证的患者一律排除在外。在对照组中有2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在3~14岁,平均年龄(9.3±2.3)岁,体质量在14~42 kg;在观察组中有2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在4~14岁,平均年龄(9.5±2.2)岁,体质量在16~43 kg。比较两组临床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和年龄及体质量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在术前都需要禁食约8 h,和禁饮约4 h,在术前的30 min在肌内进行2 mg/kg的苯巴比妥和0.02 mg/kg的阿托品常规注射。在进行手术之前皆予以2 mg/kg的氯胺酮在肌内注射实现基本麻醉,有利于患儿在进入睡眠之后于静脉端穿刺。其中对照组选取200 mg丙泊酚+100 mg氯胺酮实现麻醉处理,采取微量泵进行输注,维持速率4~8 mg/(kg•h)。在术中需要依照实际进程和患儿对麻醉耐受状况对输注速率予以适当的调整,在术前的10 min对药物的使用予以停止;观察组选取0.1 mg瑞芬太尼+100 mg氯胺酮实现麻醉处理,将其溶解在浓度为0.9%的20 mL生理盐水之中,通过微量泵进行输注,其初始的速率需维持在5~15 mL/h,而后依照手术的实际进程以及患儿对用药的耐受程度将速率调整在2~9 mL/h,且在术前的5 min对用药予以停止[2]。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变化状况:经予以不同的麻醉药物之后,在术中观察组HR(108.6±9.8)次/分、MAP(120.4±12.8)mm Hg、SpO2(99.0±0.2)%;对照组HR(133.1±15.0)次/分、MAP(126.9±14.7)mm Hg、SpO2(99.1±0.3)%。从数据中可知,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t=8.6480、2.1090、1.7541,P值分别为<0.05、>0.05、>0.05,因此,组间HR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2.2 比较两组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苏醒的时间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状况:观察组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为(54.15±11.49)mg和苏醒的时间为(6.94±3.01)min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率为3例(7.5%);对照组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为(80.73±1.98)mg和苏醒的时间为(16.33±8.16)min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率为10例(25%)。从数据中可知,观察组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苏醒的时间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t=14.4181、6.8281,卡方值=4.5006,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3 讨 论
小儿手术通常需要较短的时间,实施具有短效的麻醉药物进行处理能够将患者实现苏醒的时间显著缩短,将其在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降低,在临床应用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现代儿科的临床手术之中,氯胺酮是一种基础性的药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在镇痛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令临床患儿的意识逐渐消失,进而呈现出健忘的一个状态,能够与临床手术治疗进行有利配合。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患儿才能苏醒,对其心血管以及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患儿在苏醒之时比较容易产生幻觉或是躁动等情绪[3]。因此,需要对使用的剂量予以控制,需要将术后进行苏醒的时间予以缩短,临床学者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临床上有着超短效的阿片类的镇痛麻醉药物瑞芬太尼比较典型,也是具有新型性激动剂的一种,该药物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较快的溶解速度,较强的镇痛作痛,较快的代谢速度,且抗胆碱酯酶类药物以及血浆胆碱酯酶等不会对其造成影响。能够将苏醒时间有效缩短,因此近些年本院将其较好的应用于现今儿科科室的一些手术之中。这充足彰显出较强的可控性,较高的安全性,较短的维持时间等多个优点[4]。
在本次研究之中,结果显示使用了更少剂量的麻醉药物,具有较短的苏醒时间,较低的不良反应产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P<0.05;与此同时,在术中观察组的HR明显比对照组低,且组间同样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此外,在手术之中MAP及SpO2的临床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但是组间存在着较小的差异,即P>0.05,在统计学中缺少分析意义。这一结果和有关文献的研究报道相同,预示着患儿在进行手术时予以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实现麻醉,获取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对患儿有较小的负面影响,较高的安全系数,对他们在生活上的质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能够获取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对呼吸产生的抑制能显著的减少,有助于患儿早期实现苏醒,将意识恢复至正常状态。然而,经过有关文献的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其瑞芬太尼不适宜采用大剂量以及较快的速度进行注射。与此同时,需要对呼吸支持以及监测等予以重视,患儿在进行麻醉之前应将麻醉剂和气管、插管以及氧气相应准备好,有利于针对其意外性事件作出应对[5]。
综上所述,实施小儿的静脉麻醉临床治疗中,选取瑞芬太尼-氯胺酮实现手术麻醉,获取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实现对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的减少,将临床药物的应用有效性及其安全性予以提升,其临床患儿在结束手术之后能够速度实现苏醒,且恢复清醒的意识,将生活质量提升。不只满足于临床手术对药物使用效果的需求,还可以为患儿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切实保障,因此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基于药物具有以上很多优势,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性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晶.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0):6206-6207.
[2] 程忠.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学,2015,35(11):97-98.
[3] 秦广伟,李延文.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有效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29):69-70.
[4] 曾拥军.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