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20燕爱军刘洪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治未病心脏冠心病

燕爱军 刘洪伟

(1 山东省滨州市信阳县水落坡镇卫生院护士站,山东 滨州 251800;2 山东省滨州市信阳县水落坡镇卫生院中医科,山东 滨州 251800)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多发,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硬化所造成。有报道显示[1],采用“治未病”理论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就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症状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症状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患者。常规组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均在30~76岁,平均年龄为(42.6±4.3)岁。病程均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6±2.3)年。护理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均在31~77岁,平均年龄为(41.5±4.1)岁。病程均在1~9年,平均病程为(5.4±2.2)年。两组在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中医养生等,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发病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并发症症状。如患者血糖或者血脂过高,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2]。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宣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病症,相关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其身体功能恢复。心理护理主要是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加强与冠心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讲述冠心病疾病的知识及治疗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治疗疾病的信心[3]。另外,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中医养生主要是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制定适当的锻炼方式,散步及慢走等方式。依据患者身体的素质和兴趣爱好,实施适当的中医养生,告诉患者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内涵,使得患者能够很好的适应四时与节气。患者的饮食当中需要按中医养生为主要,食物需要以清淡为主,尽量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4]。在患者出院的时候,指导患者出院需要注意的事项,尽量做到病情良好控制,预防病症再次发生。

1.3 观察指标:制定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评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越严重,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对不同数据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组患者的抑郁自评表评分为(45.8±3.1)分,焦虑自评表评分为(50.6±2.8)分。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为(78.9±4.2)分,焦虑自评表评分为(82.6±3.8)分。两组在抑郁自评表及焦虑自评表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44.84、47.94,P<0.05)。

2.2 两组患者在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有1例,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有10例,发生率为2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27,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因为患者的脂质代谢不正常而导致,患者血液当中的脂质附着在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面,致使形成了类似脂质的粥样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不断增加,致使患者体内的动脉腔变得狭窄,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5]。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经过对患儿病症可能发生的病情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与恶化,属于中医核心理念,冠心病症状治疗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中医养生全方面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6]。

在王鑫[7]的研究当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分别为(56.8±5.4)分、(57.5±4.8)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分别为(80.2±4.6)分、(83.5±4.3)分。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数据差异方面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可见,采用“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病症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抑郁自评表评分为(45.8±3.1)分,焦虑自评表评分为(50.6±2.8)分。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为(78.9±4.2)分,焦虑自评表评分为(82.6±3.8)分。护理组要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符。“治未病”理论护理之所以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患者的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9]。

此次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护理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有1例,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有10例,发生率为2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治未病”理论护理措施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到预防冠心病症状发展的效果[10]。

综上所述,“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当中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林亚,孙微娜,孙荣娟,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冠心病患者108例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94-95.

[2] 杨燕妮,杨雪平,郭素云,等.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7,41(5):472-473.

[3] 崔华.“治未病”思想在冠心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14-115.

[4] 张小芳,李志月,莫辛欣,等.中医体质学说在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理论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627-629.

[5] 谭露芬,杨妮.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84-185.

[6] 王君瑞.糖尿病护理中"治未病"理论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5):233-234.

[7] 王鑫.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7,3(2):96-98.

[8] 张晓天.健脾化痰方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治未病思想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9):91-92.

[9] 裴蓓,徐晶钰,张璇,等.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从痰论治冠心病[J].吉林中医药,2014,34(11):1081-1083.

[10] 沈林亚,孙微娜,孙荣娟,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冠心病患者108例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94-95.

猜你喜欢

治未病心脏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脏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