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经PICC化疗引起血流感染2例
2018-01-20蔡幼萍戴晓霞
蔡幼萍,戴晓霞
(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浙江 杭州 311400)
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是条件致病菌,此类细菌易引起泌尿道、呼吸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PICC管能在患者体内留置较长时间,这一特点对长期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1]。PICC留置时间长,有关报道称最长留置时间为2年[2],随着留置时间的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病几率也相应增加。CRBS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3],病情凶险、进展快、预后差。现将本院肠杆菌引起的乳腺癌术后PICC化疗患者血流感染2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65岁,因“左乳癌后4个月,要求第6次化疗”入院。于2016年7月10日再次入院。患者于2016年3月8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乳腺淋巴上皮瘤。术后经右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导管采用昊郎公司安全型PICC导管,材质为医用聚氨酯,置管过程顺利。患者已完成5次全身静脉化疗,本次入院距置管时间110天,患者入院后完成1次静脉化疗后发生晕厥,大小便失禁。本次化疗为多西他赛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经PICC管滴入,3周为1疗程,常规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各口服1次地塞米松 8mg。查体:T 36.3℃,P 92 次/min,BP 121/66mmHg,心肺腹无殊。急诊血化验提示:钾3.41mmol/L,予补钾。次晨出现寒战、意识清、应答自如。查体:T 37.1℃,P 120 次/min,BP 170/80mmHg,余无殊。即予安定针10mg镇静,甲强龙40mg抗过敏,寒战缓解不理想,后予曲马多50mg用于缓解寒战症状,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立即拔管并完善血培养和管尖及穿刺点培养等相关检查。急诊报告:CRP 17.1mg/L,谷丙转氨酶 301U/L,谷草转氨酶135U/L,γ-谷氨酰转氨酶194U/L;予甘利欣护肝治疗。培养结果:血培养阴性,管尖培养和穿刺点培养见阴沟肠杆菌生长,药敏谱:氨曲南、头孢类、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新敏感,呋喃妥因中度敏感。5天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92U/L,谷草转氨酶48U/L,继续予敏感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5天后症状好转出院,随访2周无殊。
例2,女,40岁,因“左乳癌后5个月,要求第7次化疗”入院。于2016年7月16日再次入院,患者于2016年3月1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多灶性乳腺侵润性导管癌Ⅱ-Ⅲ级。术后经右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导管采用昊郎公司安全型PICC导管,材质为医用聚氨酯,置管过程顺利,入院前已完成6次全身静脉化疗。本次入院距置管时间128天,入院后予多西他赛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经PICC管滴入化疗,常规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各口服1次地塞米松8mg。次日上午出现畏寒、寒战,10分钟后寒战停止,体温39.2℃,意识清,精神软,两肺未闻及干湿音及哮鸣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抗过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拔管并完善血培养和管尖及穿刺点培养等相关检查。辅助检查显示:降钙素原0.77ng/mL,血培养和管尖培养及穿刺点培养结果:阴沟肠杆菌阳性,药敏谱:氨曲南、头孢类、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新敏感,呋喃妥因中度敏感。抗感染治疗后好转,5天后出院,随访2周无殊。
2 讨论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指血管内置管发生的感染,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且有实验室检查报告确诊血流感染(BSI)或出现临床脓血症[4],并符合以下三项准则之一:(1)有1次或以上血培养为阳性,且血培养检出的微生物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无关;(2)出现临床症状(发热、寒战或低血压),血培养检出的微生物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并且有以下实验室检查报告中的一项:血培养显示为皮肤共生菌,或血病原体抗原物质显示阳性;(3)出现临床症状(发热、寒战或低血压)而未找出其他原因。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最直接最重要的实验室证据。本文2例均在血或导管培养出肠杆菌。患者由于置管时间长(<110天),导致细菌通过导管引起感染。
携带PICC的患者,日常宣教内容包括定期门诊复诊维护,以及自我消毒意识的培养。本文的2例文化程度不高,回顾其护理记录,均有穿刺点潮湿、间隔较长时间换膜、敷料污染或管内血栓形成等不良病史,入院化疗前2例存在密切接触,且2例细菌感染的发病时间存在重叠,不排除交叉感染可能,以上因素均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在对长期静脉置管的研究中发现,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积物可能是细菌定植的条件之一[5],皮肤寄生菌可经穿刺点沿导管表面入侵并移行至导管尖端,造成菌血症或脓毒血症[6],一旦发生,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增加死亡率[7-8]。
PICC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临床护士进行日常维护,追溯当时情况,病区工作量增大,人员紧张,临时有2名护士经外病区调配支援。据报道,临床护士对PICC的掌握情况普遍一般[9],PICC日常维护要求做到安全、精细、无差错,且工作量大,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换膜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插管处皮肤定植菌经皮下逐渐移至导管腔外而发生[10],因而经验缺乏的护士对该任务的胜任能力值得商榷。
综上,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置管时间和PICC的维护密切相关。应加强置管期间的管理,组建PICC维护小组和安全质量控制小组。PICC小组成员应由年资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护士长、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护理技术骨干组成;建立PICC相关维护制度及操作流程,不断改进,优化技术规范;不断强化患者对导管的维护意识,及时进行强化健康宣教,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使PICC肿瘤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得到规范化维护,顺利完成其治疗。
[1]Harter C,Ostendorf T,Bach 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autolo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03,11(12):790
[2]Soufir L,Timsit J C,Carlet J,et al.Attribut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atheter-related septicem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atched,risk-adjusted,cohort study(see comments).Infection Control&Hospital Epidemiology,1999,20(6):396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9):597
[4]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infections.CentralCommitteeonIntensiveCare,Hospital Authority,Hong Kong,2006:1
[5]王世平.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38
[6]蒋芝英.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护理学杂志,2014,19(14):79
[7]钟华.中心静脉插营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护理研究,2013,15(6):317
[8]Walshe LJ,Malak SF,Eagan J,et al.Complication rates amo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2,20(15):3276
[9]吉洁,程云,夏文兰,等.临床护士PICC维护知识技能和培训需求的现况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29
[10]楼晓芳,陈正,吕华,等.N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