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2018-01-20张冬薇
张冬薇
(沈阳中心血站,辽宁 沈阳 110044)
献血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主要是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实现对血液的采集,达到丰富血库储备的目的。但是,实际的献血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给予献血者造成头晕、手心出汗,甚至出现干呕的症状,影响献血者的健康。为实现对献血不良反应的控制,需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不良反应原因,选择针对性护理方式。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站展开无偿献血者1800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具体原因。再随机将1800例献血者分为未选择护理干预的对照组(900例),与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900例),比较分析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站展开无偿献血者1800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具体原因。再随机将1800例献血者分为未选择护理干预的对照组(900例),与选择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900例)。其中观察组献血者中男性540例,女性46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4.25±2.18)岁,其中420例献血者于流动采血车献血,480例于室内采血。对照组献血者男性535例,女性465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3.59±3.080)岁,其中412例于流动采血车献血,488于室内采血。两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和采血地点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组审核批准。
1.2 方法:详细记录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并结合献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研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设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原因、心理原因和环境原因等内容[1]。对照组献血者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消毒、监控献血者献血后状态等内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为降低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可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向献血者的普及血液的生理知识,促使献血者了解到适量献血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并鼓励公民积极参加到无偿献血中。②献血前休息。为保障献血者献血时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告知献血者做好足够的休息,并稳定情绪、放松思想[2]。③献血前的身体检查与心理护理。为确保献血者献血安全,献血前必须展开对献血者的身体检查。另外,为降低献血者的紧张心理情绪,还需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用和蔼和鼓励的语言,做好对献血者服务工作。④营造良好献血环境。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情绪影响较大,良好的献血环境,有助于献血者缓解紧张的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针对献血环境的营造,最先从温度与湿度入手,并保持采血环境整齐明亮。再以热情态度与献血者交流,分散献血者注意力[3]。⑤规范操作。规范穿刺的流程,采血操作对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具有影响,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规范采血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的产生。⑥采血观察的护理观察。采血过程至采血完成后的 20 min内,密切观察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当采血量在200~400 mL,观察献血者情况,询问和记录。⑦献血后需要做好献血者嘱咐患者做好献血后的自我防护,且做好休息工作,避免急起的情况。待献血者无异常方可离去[4]。
1.3 观察指标:根据记录不良反应分析具体原因,再比较分析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记录和分析结果得到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初次献血者的精神紧张、护士采血不顺、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空腹等。①心理因素。由于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不足,容易造成献血者对献血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再加上发现其他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会加剧初次献血者的精神紧张。②献血者休息不足,睡眠状态不佳,容易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③献血者献血前为空腹,由于要求献血前献血者不能食油腻食物,导致部分献血者献血前空腹,容易造成献血者出现头晕的情况。④献血环境不佳。由于环境的影响,献血者的顾虑增加,紧张情绪严重,诱发不良反应发生。⑤采血操作不规范。采血不顺,甚至出现失误操作,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且献血车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要明显高于室内采血发生的不良发育发生率4.34%,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献血是奉献爱心、献血救人的重要行为,达到丰富血库,为需求者的抢救提供血液。献血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恶心、头晕等症状,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况。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容易受到心理因素、操作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为降低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需针对献血者的具体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良好环境营造和规范操作等护理方式[5-6]。本次研究得到:经过记录和分析结果得到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初次献血者的精神紧张、护士采血不顺、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空腹等。且献血车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要明显高于室内采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34%,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7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针对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的观察,明确具体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况,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