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荨麻疹治疗验案举隅
——依巴斯汀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

2018-01-20栾天庆

中外医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风团斯汀组胺

栾天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临床中将风团和瘙痒每天出现且持续六周以上的患者成为慢性荨麻疹(Urticaria)[1],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来治疗,但长时间服用,会给患者来带严重的药物性病症,再加上,慢性荨麻疹属于常见的皮肤病症之一[2],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基于此,该文就对依巴斯汀联合中药汤剂治疗2017年5月12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入的1例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男,26岁,在2017年5月12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主诉:2016年6月,因饮食不洁,周身皮肤广泛风团、丘疹、瘙痒,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就诊,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80662),1 片/次,1 次/d 口服,症状有所好转,皮损间断出现,未进行系统治疗,现病史:现患者皮损加重,瘙痒明显,眠差,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欲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遂来该院门诊治疗。中医诊断:瘾疹;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治则:健脾祛湿,祛风止痒。

2 治疗方法

处方:①依巴斯汀 (思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03),1片/次,1次/d,睡前口服。 ②中药汤剂土茯苓 30 g、龙胆草 10 g、重楼 15 g、白鲜皮 20 g、茵陈 15 g、萆薢 15 g、牡丹皮 15 g、泽泻 15 g、黄芩 15 g、炒苍术 15 g、薏苡仁 30 g、金银花 20 g、甘草 10 g,7 剂,水煎服,1 剂/d,早晚分服。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2017年5月19日,患者自诉风团范围减小,丘疹色变淡,瘙痒缓解,处方:症状有所缓解,按原方案治疗。

3 结果

2017年5月2 6日,患者自诉,风团消失,丘疹明显减少,瘙痒症状消失,患者经过两次依巴斯汀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皮损明显缓解,取得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患者周身皮肤广泛风团、丘疹、瘙痒症状明显,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学认为,外感风邪,日久不愈则损伤正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病久则损伤脾胃功能,故治疗慢性荨麻疹意在健脾祛湿,祛风止痒。因患者瘙痒明显、丘疹广泛分布,运用西药依巴斯丁,缓解瘙痒、丘疹等症状,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联合中药土茯苓、炒苍术、薏苡仁、萆薢、泽泻健脾祛湿,龙胆草、重楼、牡丹皮、黄芩、金银花、茵陈清肝泻火[3],白鲜皮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因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第二次处方未进行改变,该方通过扶正的方法祛除外邪,以防太过,伤气伤阴,配伍合理,组方严谨。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中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症的发病原因不容易查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该病症的发病机理是在变态或是非变态反应的刺激因素下[4],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血管活性递质,进而引发荨麻疹。中医学中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因素归结为与与患者禀赋不足、风、湿、热、毒等有关,其病机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诸邪侵犯皮肤有关,有内之湿热不得疏泄,也有风热之邪气导致的营卫不和,临床中经常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中对于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单纯应用西药的效果不明显,单纯应用中药治疗也不能使患者症状不能得到缓解。

依巴斯汀属于新型抗组胺药,其代谢产物Carebastine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活性,有多种研究表明:口服口服依巴斯汀10 mg,4 h即可有效抑制组胺诱导的风团和红晕反应,维持的时间为24 h。另外依巴斯汀口服吸收迅速,该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药物清除半衰期(t1/2)为13~16 h,多次给药3~5 d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有研究显示:依巴斯汀10 mg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73.7%[5],与该研究结果相似。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传统抗组胺药相比,新型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减轻,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依巴斯汀作为新型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仅有轻微的镇静作用,无严重嗜睡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6],风邪属于慢性荨麻疹的外部因素,该病时起时消,为此,应该主要以祛风为主要治疗手段,并用防风和蝉蜕等解表,并用地肤子止痒,甘草调和。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辩证分析,若患者为风寒型荨麻疹,则应加入麻黄和桂枝等,该类型病症主要发生在冬季;风热型主要是因为感受风热之邪所致,为此应该加入黄芩,生地,苦参等,血热型主要是因为禀赋不耐,热盛生风所导致,为此应该加入知母,石膏生地等,清热凉血,血瘀型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迟滞,营卫之气失宣所导致,为此应该加入桃仁,红花以及赤芍等活血散瘀;气血两虚型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风邪内侵所导致,为此应该加入黄芪,党参和当归等补气养血,脾胃湿热型主要是因为食鱼虾荤腥发物所导致,为此应该加入连翘、大黄以及茵陈、栀子等,清热通泄。

通过总结以上经验得知,慢性荨麻疹多因外感风邪,日久损伤脾胃之气,治疗时以健脾祛湿,祛风止痒为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运用西药依巴斯丁与中药汤剂联合,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现了该研究“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中医思想。通过临床观察,依巴斯丁可以帮助中药缓解急性症状,中药可以弥补西药之不足,两者兼顾,病程缩短,且不易复发,效果甚好。这一研究结果与黄彦等[7]与刘广权[8]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在黄彦的研究中主要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48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与口服依巴斯汀治疗,剂量为10 mg/次,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家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辩证结果服用相应的中药汤剂,并采用中药电热煎药机由专人煎制,每次200 mL,2次/d,治疗时间为6个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84.69%,对照组有效率为54.00%,且治疗组的远期缓解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在刘广权的研究中,其对2012年5—2013年8月间收治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根据辨证结果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并在此基础上服用依巴斯汀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治疗,6个疗程(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由此开可见,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出来,应该通过辩证论治方式进行诊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方剂,标本兼治,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1]孙晓晖.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杂志,2015,36(5):559-561.

[2]唐路得,张沿君,高晓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3):317-321.

[3]王春苗,吴慰师,朱锦宏,等.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7):1050-1052.

[4]李玲玲,张玉杰,尹利莎,等.白介素25、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4):284-286.

[5]N Galassi,N Riera,G Rey,et al.Urticaria crónica:Evolución clínica,prueba del suero autologo,recuento y activación de basofilos Chronic urticaria:Follow up,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basophil count and activation [J].Medicina(Buenos Aires),2013,63(1).

[6]王鹏.加味升降散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7]黄彦,梁承志,吴志洪,等.息敏颗粒合穴位敷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Rantes、Mcp-1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320-322.

[8]刘广权.探讨中医辨证配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0):101-102.

猜你喜欢

风团斯汀组胺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