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8-01-20陈红霞
陈红霞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检验科,江苏盐城 224100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患者患病后会表现出乏力,肝部疼痛以及恶心等临床表现[1]。而疾病发病初期患者会有轻微的腹胀、食欲不振以及乏力疲惫等症状,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而当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疾病通常已经恶化,若疾病得不到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肝癌,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3]。因此,在疾病发展初期,及时检查并发现疾病,对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此前有研究显示,患者在出现肝脏病变时其生化指标也会随之改变,为采用生化指标检验法诊断初期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在该文中,该研究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生化指标的变化,旨在总结肝硬化生化指标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60例患者为入院诊治并且通过病理学以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年龄39~85岁,男性40例,女性 20例,39岁1例,40~50岁16例,51~60岁 16例,61~70岁 13例,71~80岁以上 14例;患者中病程最长的为7年,病程最短为3个月,平均病程为(3.02±0.76)年。60例肝硬化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1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11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共28例。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进行常规体检,不存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脏器功能异常情况,所有患者研究前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查,检查前一晚告知所有患者清晨需空腹接受检查,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血液样本置于无菌采血管中,在标签上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避免弄混血液样本,样本管需无菌保存。实验室内,样本先以离心机分离好,取上清液,然后采用ADVIA1800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生化项目分析,观察样本血清中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L)、胆碱酯酶(CHE)、γ-谷胺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含量,若患者存在腹水,需进行穿刺腹水检查。
1.3 诊断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生化检测后得到的总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谷草转氨酶、γ-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含量,这些指标的正常水平[6]为总蛋白 60~80 μmol/L;总胆红素 1.7~20.5 μmol/L;白蛋白为 35~55 g/L;直接胆红素 0~6 μmol/L;胆碱酯酶3 700~13 200 U/L; 谷草转氨酶 7~45 U/L;γ-谷胺酰转肽酶 7~50 U/L;碱性磷酸酶 35~130 U/L。
2 结果
患者血液样本经过生化仪分析后发现,60例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均值为(170.5±85.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值为(98.3±69.5)U/L;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值为(51.7±33.2)U/L;直接胆红素(DBL)均值为(32.8±20.8)μmol/L;总胆汁酸(TBA)均值为(65.2±35.7)μmol/L;总胆红素 (TBL)均值为 (86.9±47.2)μmol/L;胆碱酯酶(CHE)均值为(2 550.2±782.3)/L;白蛋白(ALB)均值为(22.8±7.2)g/L;总蛋白(TP)均值为(77.2±9.8)μmol/L;与各项指标的正常值相比可以发现,ALP、AST、ALT、DBL、TBA 以及TBL指标的数值升高,而CHE、ALB、TP指标数值与正常指标相比呈现降低趋势。
3 讨论
肝硬化是目前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一种或者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疾病[5]。临床上普遍认为肝硬化最源自于肝炎,肝脏细胞出现坏死,肝组织现再生结节[6]。患者常见的临床病理学表现为肝脏细胞纤维化以及弥漫性变形等,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肝小叶的生理结构,建立新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肝脏供血,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还会出现感染甚至诱发肝癌的风险,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健康[7]。由于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很难引起患者以及家属的重视,而当出现明显症状后就医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的患者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癌。因此,在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8]。传统的诊断手段包括免疫学检测、血尿常规等得到的数据对于疾病诊断的贡献不大[9],因此选择科学的诊断手段在肝硬化初期诊断疾病成为肝硬化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证明患者在出现肝脏病变时期生化指标会随之改变,其各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代谢能力以及细胞受损情况。因此,利用生化检验的各项指标数值变化反应检测肝硬化,可以较为准确的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数据基础。
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测中包括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L)、胆碱酯酶(CHE)、γ-谷胺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血清蛋白是肝脏在进行组织合成时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原料,因此,在进行肝病相关检测时,常把血清蛋白作为一种协助性指标;而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也可以反映出肝脏的病变情况。血清前白蛋白时存在与血清中一种半衰期很长的蛋白质,是肝脏组织合成的另一主要的组分,而其血浆浓度能够反应出患者营养以及肝功能水平,其反应更为灵敏,患者出现肝硬化后,含量会明显降低。而患者出现肝病后,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比值即A/G比值会出现显著变化,而当其比值降低到1以下时说明患者的肝病较为严重;位于肝脏中的ADA、ALT、AST等可以直接反应肝脏的损伤程度,若肝脏出现损伤后这些水平会上升,而且肝脏损伤越严重,这些指标的值升高约明显;TBA、DBL、TBL等指标的数值变化可以反应出肝脏分泌、排毒等功能的变化,出现肝硬化时这些指标会出现升高现象[10]。
在该文中,生化自动分析仪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显示,60例患者其碱性磷酸酶(ALP)均值为(170.5±85.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值为(98.3±69.5)U/L;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值为(51.7±33.2)U/L;直接胆红素(DBL)均值为(32.8±20.8)μmol/L;总胆汁酸(TBA)均值为(65.2±35.7)μmol/L;总胆红素(TBL)均值为(86.9±47.2)μmol/L;胆碱酯酶(CHE)均值为(2 550.2±782.3)U/L;白蛋白(ALB)均值为(22.8±7.2)g/L;总蛋白(TP)均值为(77.2±9.8)μmol/L;将各项指标与正常指标值比较后可以发现,AST、ALT的数值升高,指示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肝脏损伤;同时DBL、TBA以及TBL数值也出现升高,说明患者肝脏的分泌、排毒等肝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在刘文金等人[11]的研究中也能看到相似的结果。
综上所述,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在确定肝脏代谢异常、肝功能以及肝细胞损伤等方面作用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1]傅首伟.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56-157.
[2]刘天淑.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4,14(3B):62.
[3]梁月英,温韵洁.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121-123.
[4]吴晓鲁.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5,9(10 下旬版):80.
[5]仝建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12):68.
[6]陈静伟,刘文超,李晓阳.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33-35.
[7]匡庆禄.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8):48-49.
[8]尚海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19):204-206.
[9]吴永岳,曹龙翎,吴华美,等.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10-11.
[10]阙厦丹,陈敦雁.浅谈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5):53-54.
[11]刘文金,梁炎源,胡展鹏.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向[J].中医临床研究,2016,8(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