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20洪柳
洪柳
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所有手术中占有很高比重, 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与护理水平密切相关[1]。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良好效果[2]。快速康复护理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 从而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3]。为了加速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 缩短病程, 本院对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男34例, 女16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47.53±10.22)岁;其中胃肠手术27例, 肝胆手术23例。对照组患者男36例, 女14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8.27±9.96)岁;其中胃肠手术31例,肝胆手术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微创手术患者, 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排除妊娠患者及哺乳期患者, 排除精神病病史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予以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完善术前检查, 常规留置尿管、胃管, 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
1. 2. 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心理护理策略,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术后对康复效果的不安等不良情绪。②术前护理:采用视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给患者讲解快速康复理念, 争取取得患者的理解, 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恢复过程和如何才能使自己康复速度加快。尽快完成术前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给与术前训练, 使患者术后跟快适应自身情况。③术后护理:在患者麻醉清醒早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通过音乐疗法等形式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必要时候可给予适当止痛药物。术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下床自主活动, 根据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活动。指导患者饮食方案, 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④出院护理:出院时交代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日常运动的禁忌, 嘱咐患者坚持康复训练, 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尽快恢复。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1. 4 判定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填写, 量表将患者对住院的满意度进行量化 , 满分 100 分 , 95~100分为非常满意 , 85~94分为满意 ,60~84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8个条目36个问题, 最终分数换算为百分制, 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6.44±15.36)min, 与对照组的 (112.07±14.29)min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7.26±20.06)ml, 与对照组的 (160.37±18.93)ml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18±2.46)h,短于对照组的(19.31±3.0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食时间为(18.36±3.06)h, 短于对照组的(22.52±4.19)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为 (23.09±1.52)h, 短于对照组的 (27.50±2.23)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27±1.16)d, 短于对照组的 (7.78±1.4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6例,满意12例, 一般1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非常满意29例 , 满意13例 , 一般3例, 不满意5例, 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7.29±12.41)分, 与对照组的(56.60±11.7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7.33±15.40)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4±16.39)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学护理为基础的护理理念, 在循证学护理理论基础上对护理方案、流程、措施进行优化, 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结果[5]。快速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 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功能锻炼、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日常护理、因素护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及出院宣教等多项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内容。快速康复护理以指导患者落实快速康复措施为目的, 同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大量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快速康复护理的具体流程和配合要点以及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监测方法等多个方面, 进而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从本次研究来看,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为、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7.29±12.41)分, 与对照组的(56.60±11.7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7.33±15.40)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4±16.39)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快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快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