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2018-01-20崔丹
崔丹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多发、高发且非常危险的一种并发症, 其多发生在孕妇妊娠期20周后, 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尿蛋白和高血压等, 病情严重时孕妇会出现抽搐、肾衰竭等情况, 甚至引起母婴死亡[1]。该疾病是目前导致孕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为了改善母婴结局,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除了给予有效治疗外, 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也至关重要。本文就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知晓本次研究内容, 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48 例。其中 , 对照组年龄 25~37 岁 , 平均年龄(27.14±8.53)岁;经产妇20例, 初产妇28例;孕周≤30周10例, 31~33周27例, ≥34周11例;单胎妊娠33例和双胎妊娠15例。观察组年龄26~38岁, 平均年龄(27.28±8.49)岁;经产妇 18例 , 初产妇 30例;孕周≤30周 10例 , 31~33周26例, ≥34周12例;单胎妊娠35例, 双胎妊娠13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服务, 如观察血压、低盐高蛋白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 2. 1 加强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 如举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题讲座, 对患者进行有效宣教和指导;印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宣传资料;通过个别谈话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见症状、防治措施等,从而使患者正确认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
1. 2. 2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温馨、清洁的病房环境, 及时擦拭玻璃、地面和桌椅;及时洗晒被褥床单;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可在病房墙壁上挂置患者喜爱的花篮;合理放置房内物品, 以免患者摔倒;为活动受限的患者提供轮椅。
1. 2. 3 心理护理 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患者家属对疾病的看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直接影响, 所以,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认真执行每项操作, 采用礼貌用语, 可称呼患者社会和职业上的称呼, 使患者感到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 需对患者一视同仁, 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获得患者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效果, 特别是遵医接受治疗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向患者列举已成功治疗的例子, 介绍本院的主治医师和先进的医疗器械, 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不必要的担忧, 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 2. 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帮助患者改善膳食结构,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总体来说,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钙、纤维丰富的食物;同时, 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 控制食盐摄入量, 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3]。
1. 2. 5 针对性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子宫收缩变化, 提前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在第二产程, 护理人员需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缩短产程的药物, 切勿用力过度。在第三产程后, 护理人员可帮产妇按摩子宫, 注意观察胎盘娩出情况;在分娩完成后, 护理人员需检查产妇宫底、子宫收缩情况, 注意观察产妇的血压、尿量和阴道出血量的情况[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其他)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如果患者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或者消失, 则为痊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 则为有效;如果以上指标均未达到,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痊愈2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790, P<0.05)。
2. 2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顺产18例(37.5%)、剖宫产30例(62.5%), 对照组顺产6例(12.5%)、剖宫产42例(87.5%), 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 P<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后出血5例、子痫1例、胎盘早剥4例、其他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11/48);对照组产后出血14例、子痫7例、胎盘早剥12例、其他1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75%(45/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3,P<0.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 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患者会出现脑水肿、抽搐和心肾衰竭等症状, 是导致产妇及婴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5]。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不仅要给予其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还应加强对其病情的观察和护理, 以改善预后和妊娠结局[6]。但常规护理只注重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本身的护理,忽视了对患者的护理。而优质护理注重从多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 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护理质量[7]。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了优质护理措施, 从环境、心理以及产程全过程中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经过护理,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说明优质护理应用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 比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为了进一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妊娠结局, 提高护理效果, 可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 给予优质护理, 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最终缓解护患矛盾,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医院声誉, 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