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对患者生育力影响的临床分析
2018-01-20周立云
周立云
异位妊娠作为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 对孕妇有着较严重的危害, 甚至会导致孕妇的死亡。近些年异位妊娠的患者数量有日渐上升的趋势[1], 特别是较多的患者没有经过生产,对治疗以后的生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 需要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以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育能力。本文针对使用米非司酮对早期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及其妊娠率、继发性不孕率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 所有患者的情况均良好,盆腔积液<2.0 cm, 未发现有内出血, 而且均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禁忌证, 无其他较严重的疾病, 包块直径都≤3 cm,β-HCG≤3000 IU/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测试组,每组34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3~33岁, 平均年龄(26.40±2.52)岁;经产者11例, 未产者23例;测试组患者年龄22~31岁, 平均年龄(26.7±1.44)岁;经产者13例, 未产者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 使用方法为20 mg甲氨蝶呤加上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使用7 d。测试组患者则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 25 mg/次 , 2 次 /d, 连续使用 7 d, 使用后若患者的β-HCG下降<20%, 则再次重复使用米非司酮7 d。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进行检测并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1年随访,统计分析患者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继发性不孕等妊娠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比较 治疗前, 参照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2235.5±188.6)IU/L、(3.82±1.23)cm;测试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 (2246.2±185.3)IU/L、(3.91±1.16)cm,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36、0.310, P>0.05)。治疗后 , 参照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1451.5±103.4)IU/L、(2.23±0.67)cm, 测试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1082.7±101.9)IU/L、(1.36±0.55)cm, 测试组患者经治疗后β-HCG含量明显少于参照组, 包块直径明显短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813、5.852,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比较 经随访1年, 参照组中 , 宫内妊娠 20例 (58.82%), 再次异位妊娠 6例 (17.65%), 继发性不孕8例(23.53%), 妊娠率为58.82%(20/34);测试组中,宫内妊娠28例(82.35%), 再次异位妊娠4例(11.76%), 继发性不孕2例(5.88%), 妊娠率为82.35%(28/34)。测试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且继发性不孕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3、4.221, 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β-HCG检测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也逐渐改进, 异位妊娠在早期的正确诊断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3]。对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早期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是其治疗成本较高, 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继发性不孕率[4]。随着患者对生育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保守治疗的应用得到提高。
保守治疗及使用药物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 与手术治疗相对比, 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因治疗而带来的痛苦, 同时可以保证患者脏器生理功能的完整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米非司酮属于甾体类药物, 能够与孕酮对受体产生竞争关系, 产生抗孕酮的作用, 从而致使妊娠蜕膜和绒毛组织产生变性, 进而连续性的产生前列腺素 , 同时减少黄体生成素的含量[5,6]。另外 , 米非司酮还能够对患者的下丘脑和垂体进行刺激, 致使患者胚囊产生坏死流产。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对死亡胚胎进行自然的吸收, 从而避免患者的输卵管产生破裂。但是由于异位妊娠患者的孕激素一般含量较低, 所以通常对米非司酮进行联合用药, 可以减少妊娠破裂和腹腔出血的情况,从而确保患者输卵管的完整性, 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 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1,7,8]。
本文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36、0.310, P>0.05)。治疗后 , 参照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1451.5±103.4)IU/L、(2.23±0.67)cm, 测试组的β-HCG含量和包块直径分别为(1082.7±101.9)IU/L、(1.36±0.55)cm, 测试组患者经治疗后β-HCG含量明显少于参照组, 包块直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13、5.852, P<0.05)。此结果表明, 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 同时通过1年随访显示, 测试组患者的妊娠率为82.35%,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8.82%, 且继发性不孕率为5.88%, 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3、4.221, P<0.05)。此结果表明, 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 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 降低继发性不孕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