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鸭副伤寒的防治

2018-01-20虎今明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每粒投药副伤寒

虎今明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畜牧兽医站,748100)

雏鸭副伤寒是一种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是侵害幼禽,常呈地方性流行。不仅对各种禽类有较强的致病力,特别对雏鸭和鸽以及观赏鸟都能引起严重损失。常以鸭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所引起。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如受污染的饮水、土壤和饲料用具都可作为传染媒介。这种致病菌还可长期存留在病愈鸭的卵巢中,再以所产的卵作为孵化用,这也是传染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1 临床症状

雏鸭1~3周最易感染,病鸭食欲消失,口喝增加,动作迟钝,有的口鼻流清液,拉稀水样或带血,有时呈黄绿色粪便,有的脚麻痹不愿走动或呆立,嗜睡,翅下垂,胎毛蓬乱,最典型的症状是雏鸭有时突然倒地,头向后仰,弓角反张或间歇性痉挛,背着地,肚朝天,全身发抖,常在发生痉挛后而死亡。雏鸭一旦发病,急性为1~2天死亡,亚急性往往在2~4天可全群覆灭,幸存者也是寥寥无几。

2 剖检变化

急性病例没有什么明显的病变。病程稍长者,盲肠有扩张,内有淡黄色干酪状物,十二指肠常见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心包常见炎症,积有很多黄色液体,肝脏肿大充血,有时还见有针尖大黄白色坏死病灶。脾肿大,胆囊肿胀并充满大量胆汁。

3 治疗

3.1 首先要按发病情况严格分群,以利根据病情轻重分别治疗。

3.2 重病组以甲砜霉素0.25g用凉开水稀释后,用滴管滴入嘴里,每粒0.25g甲砜霉素可治8~10只,日服3次,连服2~3天可基本痊愈,为了获得彻底痊愈,防止复发,按治疗量减半再维持1~2天,治愈率可达90%以上,在此同时需不断的供给清洁饮水和易于消化的饲料。

3.3 轻病组以甲砜霉素0.25g,以上述同样方法稀释和投药,每粒甲砜霉素可治10~15只,一般通过1~2天治疗即可基本痊愈,根据具体病情也可按治疗量减半,再维持治疗1~2天,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

3.4 同群尚无临床症状的雏鸭,用甲砜霉素0.25g拌在饲料或饮水内作预防。按每日三次,每粒甲砜霉素可喂20~25只,最好连续服2~4天,便可达到预防疫病的发生。

4 病因分析

4.1 有不少农户对养鸭虽有多年的老经验,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如饲料单纯、营养不全、雏鸭主要喂米饭或熟绿豆,对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从而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大大地降低了抗病能力。

4.2 常习惯把雏鸭放在沟、塘、池边搭棚饲养,多饮较为污浊的死水,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传染源。

4.3 饲养方法不对。喂料、饮水或早或迟,不定时定量,饥饿不均,又兼有时饲料质量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到雏鸭生长。

4.4 无育雏室,雏鸭饲舍十分简陋,无保温设备,早晚温差大,拎热不均,时常还会受到风雨之袭,且舍内地面多潮湿,垫料不常换,卫生条件很差,不消毒,由于处于不良的饲养环境下,往往也会促使发病。

4.5 管理不善,饲养群鸭,必有大小强弱之分,不能严格分群饲养,形成了大欺小、强挤弱,从而使弱雏抢不上食,如此现状必然会影响到生长发育,又加舍内温度不均,常出现群鸭打堆受压的现象,这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死亡。

5 体会

5.1 锥鸭最易患副伤寒,不仅其发病快,且死亡率亦高,针对这一特点,一旦发病,首先必须详细了解发病经过与饲养管理情况,更重要是要对死亡不久的雏鸭及时地多做些解剖。然后再结合临床症状与发病后的治疗情况,认真加以思考,作全面分析研究判断,尽快的作出诊断,以利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5.2 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在治疗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用药剂量与投药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对重病者,治疗剂量要适当加大,首次剂量要加倍,投药要按时,以保持药物在血液内的一定浓度,才能有效的达到对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治疗在症状基本消失之后,还应以原治疗量减半,以维持治疗1~2天左右。这样有利于对疾病的根治,以防旧病复发。

5.3 雏鸭由于机体娇嫩,在治疗时适宜以药液滴喂,不宜直接投给粒状药物,否则难以消化吸收,更不宜采取经常打针治疗的方法,以免损害娇嫩的机体。雏鸭发病及时诊断治疗固然十分必要,同时,必须认真加强饲养管理,病健分开,用心调理的原则,还要认真搞好消毒隔周中有洁卫生等一些综合性的防御措施,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与康复。

猜你喜欢

每粒投药副伤寒
夜是月生长的地方
养鸡投药十注意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直立行走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父亲
仔猪副伤寒的中兽医治疗(防治)方法整体化研究
慢慢地懂你
家禽饮水投药应讲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