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虚标实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病机与治法

2018-01-20崔东安王胜义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胞宫患牛胎衣

崔东安⋆,王 磊,王胜义,王 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50)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娩出胎犊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一般是指超过12小时。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患牛常继发感染子宫炎或子宫内膜炎,延滞其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增加配种次数及延长空怀期等,严重影响患牛的繁育性能,甚至引起不孕,成为奶牛过早淘汰的主要原因。传统兽医学在防治家畜胎衣不下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和技术基础,中兽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临床优势,尤其是在促进滞留胎衣排出,降低继发感染子宫炎风险,改善患牛繁育性能方面的临床疗效确切。笔者试从本虚标实的病变证机出发论治本病,以期为奶牛胎衣不下中兽医药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临证特点

奶牛胎衣不下为胎儿娩出后,大部分胎膜及子叶仍与子宫腺窝紧密粘连,一部分胎衣掉于阴门外,其余停留于子宫内。初期呈淡红色,时久变为暗红或黑褐色,形如烂肠,此时子宫内的滞留胎衣腐化生热,从阴道内流出红色恶臭液体,内含胎衣碎片、血液及脓液,有腥臭气味;母畜弓腰搭背,常作排尿姿势,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重者精神沉郁,卧多立少,食欲、反刍停止,喜饮冷水,眼窝下陷。其中,胎衣滞留及腹痛是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临诊特征。

2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胞宫,是由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侵袭,内外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活动力减弱而发病,病性虚寒。

2.1 气血亏虚为本 多虚多瘀是母畜产后生理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产后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或劳役过度,体质瘦弱,元气受损,气虚则无力运血,血不行则成瘀。其次,分娩之时耗伤气血,致使气血俱虚;气血虚,阳气失于温运可致虚寒;寒则血凝,血液运行不畅,致使胞宫活动力减弱,胎衣不能排出体外。

2.2 寒邪入侵为标产后百脉空虚,加之产犊时条件恶劣,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内侵,克于胞宫胞脉,冲任经血凝滞,胞宫不能正常收缩,致胎衣不下。

2.3 气血凝滞为果分娩时间过长,用力过度,强烈努责或受到惊吓,致使气滞血凝,或因分娩创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离经成瘀;亦可因虚或寒邪外侵致瘀,使气血运行不畅,停而成瘀,阻滞胞宫、胞脉,致胎衣不下。

总之,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血亏虚为本,寒邪侵袭为标,气血凝滞为果,虽为虚实夹杂,但以气血凝滞致瘀阻胞宫为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病机。

3 奶牛胎衣不下治法探讨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恢复子宫正常的节律性收缩,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消除母体胎盘的充血、瘀血状态,达到愈病目的。针对奶牛胎衣不下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补益气血,活血祛瘀”治法始终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全过程。

3.1 化瘀为主,贯穿始终

由于胎衣不下发生于奶牛新产之后,属症情急重之病,虽以内虚为本,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应以活血祛瘀为第一治则,以消除母体胎盘瘀血状态,促进滞留胎衣排出。杨国林等通过分析家畜胎衣不下的用药经验规律指出,中兽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中活血祛瘀是主要治则。故活血祛瘀是治疗奶牛taiyibuxia的基本治法,化瘀治疗需贯穿始终。临床可依临诊症状,酌情选用益母草、当归、川芎、乳香、蒲黄、没药、五灵脂、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

3.2 辨证治疗,诸法相参

治病必求诸本,但形成血瘀的因素较为复杂,故应针对病因辨证施治,或补益气血,或温经,或行气止痛,诸法相参,以达正气足、病邪去、血瘀消、胞脉通畅,胞宫恢复节律性收缩,则胎衣自能排出。

因虚致瘀者,患牛常见胎衣不下,精神沉郁,多卧少立,畏冷虚汗,耳鼻不温,努责无力,恶露色淡,口色淡白,舌苔薄白,脉虚细弱等。气虚则无力运血,血不行则成瘀,临证治疗,应气血并重,治宜益气补血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可选用黄芪、党参等,其中以黄芪为补气要药,概因黄芪力专性走,“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疑瘀壅滞也”,气充血润,气动血行,使瘀血得化,胞脉得通,胞宫活动恢复正常,利于胎衣排出。

因寒邪侵袭致瘀者,患牛常见精神不振,被毛逆立,畏寒,耳梢凉,鼻镜不洁,回头顾腹,虽努责而滞留胎衣不能排出,恶露色黯红,或间有血块,口色青紫,津液滑利,脉沉弦。根据《素问·调经论》的“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治则,故必温阳化瘀、温经通脉并用,方能使气行血畅。临证多选用干姜、炮姜、肉桂等温肾助阳通脉之品。

腹痛是奶牛胎衣不下的重要的临诊特征,临诊常见有回头顾腹,弓腰搭背,作排尿姿势或踢腹等临床症状,此证为胎衣不下的并发证,亦是气血运行不畅,停而成瘀,阻滞胞宫、胞脉,不通则痛。因此,临证治疗应辅以行气止痛类中药,如香附、肉桂、小茴香为行气止痛,没药、延胡索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临床常相伍为用,有去滞止痛之功效,达到辅治目的。

4 结论

奶牛胎衣不下发于新产之际,以气血亏虚为本,寒邪侵袭为标,气血凝滞为果,属本虚标实之证,“补益气血,活血祛瘀”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治法,同时应根据临证特点,辅以温经,或行气止痛之法,以达正气足、病邪去、血瘀消、胞脉通畅,胞宫恢复节律性收缩,则胎衣自能排出。

猜你喜欢

胞宫患牛胎衣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清代医家傅青主治不孕十法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探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